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古人谈读书
单元
8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5年级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矣、岂”2个生字并会写“谓、诵、岂、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
2.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 
重点
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及说出课文的意思。
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 第一部分》,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回顾一下课文,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出示课题:古人谈读书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学习第二部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yǐ qǐ
矣、岂
(2)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
犹如金铠飞。
谜底: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4)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多音字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dé (得到)
děi (就得)
读一读:小学生就得(děi)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书中得(dé)到更多的知识。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尝:曾经。
谓:说。
浪漫:随意。
4.感悟课文的意思。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5.指导朗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带着问题读课文:古人谈读书第二部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4)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6)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7)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8)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学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 
学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 
(9)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谓 诵 岂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谓 诵 
上下结构:  岂
与朱元思书教案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山+己=岂    +甬=诵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岂-山+=纪  诵-+=涌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谓 诵 岂”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谓:“田”要偏小,下面形似“月”但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诵:“讠”要偏小,“甬”下面形似“月”但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岂:上小下大,“己”要写的舒展。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二)学习第三部分
一、基础知识
1.理解词语
士人: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2. 感悟课文的意思。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各位弟弟现在对于有见识不可速求,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则希望你们能勉力而行。
3. 指导朗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走进作者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6.讨论,回答。
(1)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遵循这三点
不遵循这三点
不甘为下流
甘为下流
不敢以一得自足
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断无不成之事
有不成之事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4)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5)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1: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我不能再轻易说我不会,要去思考解决办法!
学生2:我知道了要想成功,既要既要有志向,又要有见识,还要有毅力!
(6)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志向 见识 恒心  缺一不可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恒 窥 皆 缺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恒  缺
上下结构:  窥 皆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规=窥    +白=皆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窥-规+=空  缺-+=决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恒 窥 皆 缺”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恒:左窄右宽,“忄”的中竖要长,右边上横稍短、“日”要扁、下横最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窥:三部分要写紧凑,“穴”要扁,“夫” 两横稍向上拉、捺变为一小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皆:“比”要扁宽、右边要比左边高些,“白”稍窄小、首笔是一短撇不能丢。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夬”横折要小、下横要长、左边不封闭。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小结: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 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四、推展延伸
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四、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字组词
开火车读
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
学生理解词意
生了解相关资料
分自然段读
开火车读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交流分段
学生各抒己见
生完成游戏
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交流分段
学生各抒己见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造句
生观察字形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分析感受所阐述的道理。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    )  诵(    )  岂(    )
恒(    )  窥(    )  皆(      )
耻(      )  诲(      )
二、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成语?(    )(多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A.学海无涯        B.诲人不倦
C.坐井观天        D.不耻下问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本文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了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说说你读过哪些书,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第三部分
志向 见识 恒心  缺一不可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