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耻、寝”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地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地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第一课时
板块一单元导语导入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首先让我们来看单元导语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人文主题:“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2.师:宋代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反复阅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
3.同时呢,这句诗中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反复阅读,仔细思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我内容要点,提示我们在阅读实践中,要
根据要求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习作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在本册书的第四单元,爱国情怀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把内容写具体的训练。
二、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揭示课题
1.本单元以读书明志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和感悟。
2.《古人谈读书》会告诉我们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读好课文,理解意思后,我们还要开展制作书签的活动,《忆读书》可以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和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可以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等信息。
3.本单元的习作推荐一本书,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与习作紧密衔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的引导我们学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表达。
4.好了,同学们,对本单元有了以上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吧!【板书:古人谈读书】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读书名言引入
1.说到读书,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们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交流。
2.老师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读书百遍,而义自现”——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二、初步把握
1.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都有哪些古人谈到了读书吗?
预设:荀子、孔子
2.课文的第一部分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课文第二部分是朱熹谈读书,朱熹是中国南宋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二程,也就是程颢、程颐的思想,又独立发挥自成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等。
4.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从春秋到宋代,在时间的长河里,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是读书的方法,心得和感悟。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三、读古文,正读音
1.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同去感受,古人是如何谈读书的吧。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读完了,那么在读的过程中,结合注释你都关注到了哪些字的读音呢?学生边交流老师边总结
预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中“是知也”的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借助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字,读四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是喜好的意思,读好,四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中需要注意“识”这个字,读二声“识”可以组词识字、学识,在这句话中,是记住的意思,读四声“识”,成语博闻强
识中也读四声“识”。
还需要注意诲人不倦的“诲”字,读四声,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
3.谁来读读课文,看你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
四、识记生字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还有这几个字要求会写,你觉得哪些字提醒大家?
预设:
其中,“诲、谓、诵”都是言字旁,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书写“岂”字时,注意下半部分是己。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块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第一部分
1.回顾方法
课文我们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都曾经学习过哪些方法呢?预设:反复诵读、借助书中的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工具书等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大意。
2.下面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走进课文的第一部分,再来读读课文,尝试着说说每句话的大意。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播
师点播:
请看第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写的是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子路的话。
3.如果你是子路,听了老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预设:这句话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4.怎么读好这个长句子呢?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进行断句,同学们,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吧。
注意停顿,教师再次范读。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指聪明,好是喜好的意思,下问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本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通过查阅资料,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呢。
6.第三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联系上下文,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猜词义,结合整句话的大意,理解为默默的,这句话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就这样,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说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可以用上面老师讲的方法学习、理解。
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句是孔子在说明自己的求学态度,“好古”的好,和前面“敏而好学”的好,都是喜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同学们,在文言文中有的字的字义存在异同,就像刚才老师讲到的,“好古”的好和“敏而好学”的好字。
8.怎么读好这个句子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么读的理由,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的。同学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试着读一读。
9.接着往下看,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这句话,依然说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要求十分强烈,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