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是第三单元内容。该单元主题内容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巩固和发展。包含内容有:明朝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建筑与文学等。本单元介绍了明朝前期的相关史实,内政外交都一度出现了强盛的局面。随着明朝政治上僵化和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统
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末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而本课就是关于明朝的终结,为清朝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介绍明朝灭亡,除了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角度和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一下让他们感兴趣活动和话题,从而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历史。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明朝情况,对明朝建立,明朝统治措施、明朝经济发展、明朝的对外关系等都有了全面了解。但是关于明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学生很敢兴趣,并自己主动搜集和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下布置的任务,学生也是很认真的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
2.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收集资料,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2.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2.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
3.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对比分析后,认识到统治者只有惜民、爱民、富民和安民才能使国家富强,长治久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李自成农民起义,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这是古代官员的上朝图,大家看这些官员上朝有什么特点?
学生:站的整齐,庄重,严肃,穿的衣服颜不一样
教师:在古代,官员上朝理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丝毫不敢懈怠。可是在万历年间却发生了这样一件荒诞离奇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频导入:午朝大典)
明朝中期,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已经有了矛盾,危机四伏。但由于根基比较牢固,又不断有能干的大臣出来支撑局面,所以还能维持下来。到了明朝后期,统治机构日益腐败;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土地高度集中;各种矛盾长期积累,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波涛汹涌,明朝灭亡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环绕在唐睿宗生命中的这些皇帝们,个个治国有方,这几位皇帝却又一同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唐朝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二)新课教授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出示任务:学生结合PPT上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历史纪录片《隋唐英豪传》的顾问,你会选择哪一位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创者?给他设置那些身份信息最符合事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鼓励发言展示。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从上而下的政治腐败
教师活动过渡:关于明朝灭亡,给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人物。先介绍几个皇帝:(出示图片)
表现1、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明宣宗:好斗蟋蟀,史称“蟋蟀皇帝”。
明武宗:喜好豹房,并自封将军。
明世宗:好炼丹(丹药中毒身亡)。
明神宗:懒政,史无前例(20年不上早朝,不理朝政)。
明熹宗:擅长木工,自比鲁班第二。
教师提问:根据图片中的历史你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答: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表现2、宦官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教师活动:
过渡:正是由于明朝后期的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使得大权交于和他们比较亲近的宦官。宦官专权,使得明朝陷入颠倒是非的无序状态。典型代表,时称“九千岁”在朝廷内外遍布心腹,各地官员甚至还给他修建生祠。可实际上这个人人敬畏的“九千岁”,出生于市井无赖,目不识丁,素质极低。这个人就是:魏忠贤。
3.朝政混乱,社会动荡
表现:疯狂的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
过渡: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这些权势阶层,凭借手中的特权带头掀起土地兼并狂潮,使土地高度集中,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比如:皇子,勋戚有“王府庄田”。
明神宗第三子福王:朱常洵
河南、山东、湖广拥有庄田二十多万顷
明神宗时    蜀王一府
占去成都平原靠近都江堰灌溉的最肥沃的土地70%
明神宗弟弟
占田四万顷
提问:根据材料一二三你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①土地兼并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②土地高度集中在有权力的手中。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4、总结: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师:明朝灭亡的表现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③疯狂的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激化。
教师:这一切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朝政腐败;明朝已经走向了下坡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明王朝走向衰落。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过渡:在疯狂的土地兼并之下,民田肆意被侵占,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民无立锥之地,只能背井离乡,向四方逃亡,寻新的栖息之所。我们有史为证:出示《流民图》
提问:观察流民图,用几个关键的词语概括一下当时流民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