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写作特征。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书文;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求学之路,获得学习的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赠序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恭敬虚心地请教老师。(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
了物质上的贫困。
2.“今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儿时求学有何不同?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诸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录书籍,这都是与作者儿时读书所不同的。其目的是为了劝勉学生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环境,专心于学问,不可荒怠岁月。
3.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然而文章一开篇就大量叙说作者自己的求学之苦,有人说作者写作该赠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在开篇便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自然不是对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结尾所说:“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写作特征
1.阅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语句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作用:写天气寒冷侧面烘托出自己学习的勤奋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任举一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缊袍敝衣处其间”,将自己的求学生活条件与同舍生进行对比,用同舍生的华丽富有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目标导学五:发表观点,个性表达
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三、板书设计
⎭
⎪⎬⎪
⎫
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求学之苦
——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
可取之处
1.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能够引导学生体会现代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激发勤
奋学习的精神。 不足之处
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课上没
有做深入探讨,影响学生感知文章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虔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复述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在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被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擅长传记的写作,他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全集》。
1.题解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这篇序的作者,有名望有地位,但并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如话家常,质朴亲切,令人容易接受。
2.背景资料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在太学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完后指正、评价,教师作适当补充。
4.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1.重要词语的解释。
(1)即:就。
(2)嗜:喜欢,爱好。
(3)致:得到。
(4)每:常常。
(5)怠:懈怠,放松。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8)既:已经。
(9)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11)趋:疾走,跑。
(12)填:挤满。
(13)降:和缓。
(14)辞:言辞和脸。
(15)援:引,提出。
(16)质:询问。
(17)请:请教。
(18)或:有时。
(19)叱咄:训斥,呵责。
(20)至:周到。
2.一词多义。
(1)和:缓解、暖和(久而乃和.);谦和(言和.而夷)
(2)冠:天下第一(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古时男子20岁成年(既加冠.)
(3)请:请让我(战则请.从);请教(俯身倾耳以请.)
(4)再:第二次(再.而衰);两次(日再.食)
(5)患:担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患(无冻馁之患.)
3.古今异义。
(1)汤:古义: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义:菜汤
(2)走:古义:跑(走.送之)今义:行走
(3)趋:古义:疾走,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今义:趋势
(4)或:古义:有时(或.遇其叱咄)今义:或者
(5)卒:古义:最终(卒.获有所闻)今义:士兵
(6)假: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义:假期
(7)博士:古义:古代传授经学的官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8)县官:古义:朝廷,官府今义: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4.词类活用。
(1)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腰.白玉之环)
(2)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袍、破衣衫(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
(3)手:名词作状语,用手(手.自笔录)
(4)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自笔.录)
(5)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主人日.再食)与朱元思书教案
(6)岁:名词作状语,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通假字。
(1)支:同“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
(2)被:同“披”,穿着(同舍生皆被.绮绣)
6.虚词辨析。
(1)以:介词,用(以.衾拥覆)
介词,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来(无从致书以.观)
(2)之:代词,他(录毕,走送之.)
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弗之.怠)
7.重要句子的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庭贫穷,没有办法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也不知道。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与我同住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子,浑身光闪闪的,就像神仙一样。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