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该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国山水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本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文章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间雄奇秀丽的景,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名逐利之辈的藐视之情,蕴含了对好友的规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更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做了很好的示范。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初步读懂大意。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一课,对写景的山水美文有了一定的感知。学生对于富春江上的景,可能没有对三峡那样熟悉,但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我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侧重点设定为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学习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上,以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整体把握文意,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思维能力: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学习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3.审美创造: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4.文化自信: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文章精彩的写景部分,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法学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讨论法:通过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3. 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介绍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频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情境导入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屏幕展示富春江山水美景视频)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富有神奇的魅力,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元代的李桓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朱元思书》,跟着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
(板书:与朱元思书 吴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入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二】检查预习,诵读美文
任务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
任务2.仿例诵读
与朱元思书教案
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碧(piǎo)         急(tuān)         岸高山(jiā)
轩邈(xuān miǎo)   泠作响(línɡ)     嘤成韵(yīnɡ)
飞(yuān)         天(lì)           谷忘反(kuī)
上蔽(kē)       有时日(jiàn)
(2)读出节拍。
师点拨:这篇骈文基本上由对偶句和四字句组成,读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有时我们可通过它的音节读出有些句子对偶的特点,如“风/烟/俱净,天/山/共”等。
(3)读出韵味。
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节奏,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活动三】以言带言,疏通文意
借助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的翻译。
课件出示:
1.风烟俱净,天山共。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山是同样的颜。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重点语句检测,看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第2课时
【活动四】品水析山,分析手法
任务1.品“奇山异水”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总体结构。
预设  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
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师:说到“奇山异水”,文中的哪一部分写“异水”?这水又异在何处呢?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预设  第2段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浅青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说明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四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
师: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这山又奇在何处?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预设  第3段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形)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凄切的蝉声、凄异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寓视于听,以动写静。(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文章的补充,补写峰中林深叶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胜、流连忘返。可见山之奇。()
任务2.析写作手法
师:本文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交流回答,师小结)
预设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交响曲,绘声绘,使人产生“声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广阔背景下的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了富春江江水随山形而曲折变化,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师:本文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请你简要说明。
预设  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品读文中山水之美景。先逐步分析“奇山”“异水”的特征,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品读的难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
【活动五】由景到情,知人论世
这是一封书信,写的是山水美景。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生讨论作答,师引导小结)预设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表现了作者醉心于大自然的闲适、怡然自得。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在这幽静、安闲、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山水的美荡涤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尘埃,所有的争名夺利和忧愁烦恼全部烟消云散。由景生情,因景明志,这是作者心弦上弹奏出的心音、情韵,既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师小结:六朝山水画家宗炳认为,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本文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山水世事,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情趣。
【作业布置】
1.基础型作业: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 “独绝”在哪里?
2.提升型作业: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3.拓展型作业:阅读课文以外的两 “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
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得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鲜,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教学反思】
1.思得:
2.思失:
3.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