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曹论战2、又何间焉: 参与。3、彼竭我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4、惧有伏焉: 埋伏。5、难测也: 推测,估计 6、望其旗靡: 倒下。7、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8、何以战 凭,靠。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个人专有。10、必以分人: 把。11、对曰: 回答。12、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13、牺牲玉帛: 指猪牛羊等。丝织品。14、弗敢加也: 虚报。15、必以信: 实情。16、小信未孚: 信用,为人所信服。17、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18、小大之狱: 案件。19、虽不能察: 明察。20、必以情: 以实情判断。21、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2、战则请从: 跟从。23、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24、齐师败绩: 大败。25、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26、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27、既克: 已经。28、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2
9、一鼓作气: 振作。30、再而衰: 第二次。
三、重点语句翻译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四、本文主旨:
五、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2、详略得当。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六、人物形象:
1、曹刿:他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他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他把取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是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战争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的昏庸君主比是不同的。
七、阅读分析题:
1、本文运用人物的什么描写方法来写曹刿的远谋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1)语言和动作描写
(2)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鲁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军事上的远谋。
(3)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沉着冷静,谨慎小心,能详察敌情,能做到知己知彼。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鲁庄公的鄙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1)对比手法
(2)战前,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可见其鄙。战中,他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可见其鄙。战后,他不知道取胜的原因,可见其鄙。
(3)他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又不能审时度势,缺少军事才能,和政治上的远见。
3、本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
(1)详写鲁国的战术决策,略写曹刿与鲁庄公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
(2)形成鲜明的对比,借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干。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学习了本文,你从曹刿和鲁庄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曹 刿:面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沉着应对。要有责任感。
鲁庄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用人不疑,善于重用人才。
5、请根据本文内容,创作一副对联。
上联: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下联: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