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课题20 曹刿论战节次第2-1课时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预习导航】
(1)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
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字音、识字义。
例字音与义成语举例
又何间.焉(jiàn)参与。挑拨离间
肉食者鄙.①()__________ 鄙言累句
牺牲玉帛.(bó)丝织物的总称。②
小信未孚.③()__________ 深孚众望
④(mǐ)倒下。⑤
下视其辙.⑥()__________ 重蹈覆辙
登轼.而望之⑦()__________ 凭轼旁观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参考答案:(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2)①(bǐ)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化干戈为玉帛
③(fú)使信服。④望其旗靡⑤所向披靡
⑥(zhé)车轮压出的痕迹。⑦(shì)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
的横木。
(3)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设计意图:训练通过注音、释
义、划分节奏等方式认识并归
纳积累常用文言实词。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线索
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曹论战☑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请见 参战
评战
备战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
参考答案:①小大之狱;②第二次;③击鼓进军,名词作动词;④必以分人;⑤根据;⑥公与之乘;⑦起补足音节的作用;⑧夫战,勇气也。
拓展性作业(选做)1.【文本理解】
下列对《曹刿论战》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
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
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
C.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之道:一是忽视蓄养士气的重要
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进攻,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
八个字就把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的特点刻画出来。
参考答案: C。C项中曹刿论述战争的取胜之道乃是强调蓄养
士气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
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
段将“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
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
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
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
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
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史书
材料剪裁、详略安排的作用。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课后习题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课题20 曹刿论战节次第2-2课时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必做)1.【基础过关】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深入理解
文本和识记文常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2)“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的三大因素,其中,“人和”至关重要,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3)“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又被称为《》,是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参考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左传》《春秋左氏传》儒家编年体左丘明☑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题目来源:新编
2.《古文观止》评注曰:“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刿的“远谋”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战前三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他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3.鲁庄公虽“鄙”,却也非昏聩之主。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是如何评价鲁庄公的。
【链接材料】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
——《左传·庄公十一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认为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奇,但他并非昏君。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明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后来在作战中他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同时,他有面对强敌积极迎战的勇气,如文中的“公将战”和材料中的“公御之”都印证了这一点。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题目来源:新编
拓展性作业(选做)【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
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
..,俱坐桑下。有雉
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
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
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
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
反,以状白安。”(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
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
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遍. ______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
③阡陌
..___________ ④久留徒.扰贤者耳 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文言
实词的理解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