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编排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的。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仕途失意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
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但是三首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创作的背景
和作者的经历,很难与诗人所描绘的景共情。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链接资料等,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钱塘湖春行教案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了解作者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跟着老舍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欣赏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而从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景一直引得文人驻足流连,在数不胜数的诗词中被记录、吟咏、流传。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一起来欣赏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请三位同学朗读这三首诗词。
(一)借助预学单,说说对作者的认识
教师适当补充: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