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湖心亭看
雪》全套教案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游目骋怀,纵情山,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悦乐情怀。
学前准备:
电脑和PPT课件,学生需要预习课文生词。
学习目标/重点: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钱塘湖春行教案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
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
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单元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课程
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随堂测试学生提问备注
一.引入新课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
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
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关
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
少?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
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
——
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 课文朗读
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三、检查课前翻译,先交流疑难点,再通过下面的方式落实。第一步(问):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
(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是:
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
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
——
人去的?(此文引导学生明确:拏: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
1、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四、赏读课文。
过渡语:同学们明白了重点词句的意思,咱再来第一遍课文。
(一)再读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要求: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前后矛盾,请你把它出来。
预设:
生1: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2:不仅有舟子,前文
还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这几处都是矛盾的。
师过渡:同学们好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能不能让张岱改一改呢?(学生否定)
(二)又读课文。
师:我们再来齐诵一遍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出来。(痴)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预设:生:傻,笨!呆。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怪。)
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读两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怪异了。出来之后,用下面的提示发言: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