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精选9篇)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
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案 篇二
    1.按照“谈话导入——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时先谈话导入,然后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通
过自主探究例1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秘密,了解对称轴。通过画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参与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主人”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方格纸 剪刀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的各种轴对称图形 剪刀 方格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认真观察,你会发
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寻图片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对漂亮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欣赏轴对称图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
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出示教材82页例1.
    ②观察并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
    预设:
    生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幅图沿着中间的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生3:我分别数了数点A与点A′这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说明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4:我也数了一下其他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
    ③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在同一个图形中,任何两
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得出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钱塘湖春行教案    (1)出示教材83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
    (2)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关键字)
    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世说新语》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2.能够掌握重点字音、词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文意,作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课前
    一、课前演讲
    教师对学生演讲作简要评论
    二、课前默写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3、《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是: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复习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29页——《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复习课文
    1、师:拿出本课的复习提纲。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文学常识。
    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请一到两名同学)
    明确:(投影)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②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③《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