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读一读
  2、画一画
  3、说一说
  4、赏一赏
  重点和难点
  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你喜欢绿吗?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
  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
  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
  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
  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__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四、理清层次
  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寻绿(1 - 4)
  赏绿(5 - 7)
  囚绿(8 -12)
  放绿( 13)
  怀绿( 14)
  五、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
  六、探究写法;
  1、【知识链接】
  ① 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__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七、拓展延伸:
  1、__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案 篇2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仅为了表达对绿的喜爱,有没有更深层的涵义?__还有
哪部分值得我们品读、挖掘,我们却没注意呢?请到这些地方,深层挖掘__主旨。(提示:我们再结合绿的生命特征以及作者创作背景来挖掘__主旨。)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__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从历史课上我们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开始。__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陆蠡作者看到祖国命运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绿藤,不免感慨万千,写下__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屏幕)
  小结:__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宁。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念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们从中也窥见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在那
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三读,品味语言
  本篇__语言纯朴、清新,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非常优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能打动你的词、句,细细咀嚼、体会。具体语句如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2、比喻:“我怀念绿,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
  3、反复:“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来比喻……我要借绿来比喻……”
  4、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等等
  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极写了对绿的思念。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比喻的修辞方法,由“绿”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__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__的抒情性,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作业: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同学在作文时都比较欠缺的,我们要加以借鉴。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写“我要借……来比喻……,我要借……来比喻……”或“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
  剩下时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欢一段。读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重音,细细品味语言,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
《囚绿记》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体会__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__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__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__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
  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绿。绿是希望之,是生命之;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