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他独自站在北国的寒秋中,沿着湘江一路向北。橘子洲的尽头,千千万万座山连绵起伏,一层层枫叶经霜染红,映得人移不开眼。向远处眺望,满江碧透,支着桅杆的帆船争着驶过渡口。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鱼在清澈的水底畅游。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他看着大好河山,广天阔地,无人作为,岂不荒废。不禁感叹:“这旷远迷茫的大地,谁来主宰呢?”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与朋友游玩湘江的盛夏。少年的他,气宇轩昂,风华正茂,拥有敏捷的思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拥有强健的体魄,踏遍江山来到湍急的江水中拍腾细浪。
只可惜他的眼前景已非彼时人。如今的他已不再是是年少轻狂爱自由。他肩负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今的他,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毫不留情的风,大张旗鼓地吹刮着湘江边的藤蔓,也一次次吹冷他对期望。嫩绿的垂枝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的有骨气,在刹那间僵直了身子,随即就扑撒下来。略带
寒意的风,扶着雨丝飘洒。漫天的雨纷然又漠然,渐渐大了声势,细密的雨点在空中坠下,抱作一团的花苞与华枝向下倾斜着,颤抖着。一阵雨打过后,颤颤巍巍的花朵又重新立起身子,仿佛跌倒的孩童笑着从泥泞中爬起,一次次地尝试,哪怕只为了霎那的昂扬挺立。
风雨终于偃旗息鼓,曙光灿烂地照耀中国的大地。他终于喜笑颜开,虽然无数的未知在等待着这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但黎明的破晓已经来到,待崭新的五星红旗升起,再一起畅游湘江,浪遏飞舟。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02《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独自,伫立在寒冷的秋季,往湘江望去,一片山河,尽收眼底。
是何等的豪迈,在苍茫大地,一主沉浮;是何等的柔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又是何等的才华,造就了世人传颂的经典——《沁园春·长沙》。
自古有之,春,才是万物新生的时节,是新的开始,是新的希望。而《沁园春·长沙》,在当时硝烟弥漫的时代,在黑暗无尽的世界,在寂寥萧条的季节,却以如此豁达,充满希望的豪迈胸襟,犹如一盏明灯,引领中国,引领中华民族,跨越黑暗,走向那光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豪迈情怀与《沁园春·长沙》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啊,许多人都认为,秋天,代表的是衰弱,是萧条,是悲慨,而《沁园春·长沙》一诗,道出了秋也胜过春的豪气,秋天,也可以是顽强,是茂盛,是希望。
《沁园春·长沙》中的爽朗秋景,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由远而近,由高到低,简直能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相媲美。
俯仰生姿,景自然是醉人的美,但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热血方刚的青年同学们。“恰同学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英雄青年的飒爽英姿展现眼前,回忆往事,他们的凌云壮志和战斗英姿,他们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他们的义正辞严和嫉恶如仇,无不让人感到钦佩,让人感到自豪,催人奋进。
直至诗词末尾,依然让人意犹未尽,沉醉在悠远的遐思中。活在当下的现实,是否还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气节,是否还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我们,不但需要“指点江山”,也更需要“激扬文字”,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让我们的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品读《沁园春·长沙》,是让人血液沸腾的,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激昂而慷慨,雄壮而浩瀚,让风华正茂的我们,也迸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去创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明天,让我们青春无悔。
经典的诵读再一次萦绕在耳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03《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我深刻认识到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经典,它们的文学意境与精髓让我不禁感慨。其中《沁园春长沙》让我有许多感触。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
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摆动鳍尾,任意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