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回忆散文
【篇一:当兵的回忆散文】
世界和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情也多了起来。近日,打开电视,偶然听到蔡国庆激情演唱的一首《当兵的历史》,那生动的歌词,节奏感很强的弦律,竟然让我心潮澎湃,老泪纵横,也勾起了我对那段当兵岁月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粉碎“四人帮”那年冬天,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我,当时报考无望、进厂当工人没门。当得到征兵的消息,而且是“万岁军”38军来招兵的信息,原本打算通过读书跳“龙门”的我,毅然作出抉择:当兵去!报名、体检、政审,全公社有几百名适龄青年报名,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只有24个儿被应征入伍。也许是安排,我也如愿以偿。
在欢送的锣鼓声中,我们穿着崭新的军装,胸佩大红花,挥泪辞别和亲友,登上了一辆解放牌卡车,把我们从明月山脚下的公社到位于卧龙河畔的区里集中。第二天清晨,会同另外几个公社运载新兵的几辆卡车,又把我们拉到一个长江码头,与县的其它区镇新兵会合。当我们这批
800多名新兵列队浩浩荡荡登上一艘江渝号轮船,经涪陵,过万县,出三峡,日夜兼程,顺水东下,抵达宜昌,再从宜昌转乘闷罆火车一路北上。
无论是在顺江东下的船上,还是迎风北上的列车里,我们这批热血男儿,个个胸怀抱负,人人欢呼雀跃。我更是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大客轮,第一次路经长江三峡,第一次乘坐火车。沿途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一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未来,让人憧景,更令人神往。
列车在京广铁路线上飞驰,很快进入华北平原,一过石家庄后,车速减缓,沿途停车下人。行驶到一个叫北河店的小车站,轮到我们下车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几辆军车将我和100多新兵接到太行山以东、冀中平原的一个步兵团,我和几个老乡被分到三营八连。新兵3个月的训练,尤为紧张辛苦。当时正值严冬时节,山上有积雪,地面有结冰,寒风刺骨,刚洗的衣服一凉上杆就结成冰,气候恶劣让人受不了;每天早上出操,上下午不是练队列,就是趴在冰冷的地上持练习瞄准,晚上还得继续操练,高强度的训练,使人疲惫不堪;北方饮食面食多,馒头、二米饭还将就,尤其是窝窝头,玉米渣满口钻,实在难以下咽。北方气候和,让我们这批从南方来的新兵一时难以适应,个个叫苦不迭,纷纷写信向父母诉苦,让千里之外的父母牵肠挂肚,落泪。
工 我是幸运的。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前,我就被营部负责新闻报道的老兵看中,先是抽我去抄写稿子,后来干脆把我借调到营部跟他学,我得以暂时摆脱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辛苦。不料,一年后营部精减人员,我又被放回连队。连长看我有点文化,便让我代理文书,一干就是一年。幸运再次光顾。团部新闻干事不知何时相中了我,竟然将我推荐到师部宣传科跟班学习,从而改变了我的军旅人生走向,从此与部队新闻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走上了一条用笔杆书写军旅人生的艰辛道路。
一个服役刚两年的新兵蛋子,一个“三级跳”,竟然从基层连队走进了师部机关,让老兵们不可思议,同年战友更是刮目相看。我开始也有些胆怯,处处谨小慎微。后来逐渐适应,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显自己的才智。由于身处师部机关,站位高,视角广,舞台大,素材多,加上自己勤学好问,又特别能吃苦,因而学以致用,工作成绩突出。也许领导看中我是个可塑之才,原定让我跟班学习半年,结果留用一年多还不肯放人。1979年夏天,师属坦克团的新闻干事调离空缺,师政治部便派遣我去接任,让我这根嫩竹扁担挑起了大梁。还算争气,我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和重托。上任第一年,初显身手,打开了工作局面,第二年蓄势发力,打了一个 “翻身仗”,所在团被师里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我也立了个三等功。
自此以后,我是春风得意,上一帆风顺。无论是被选调到某坦克师,还是后来调回重庆某军医大学,我都一直在部队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奋力争先创优。我每到一个单位,新闻宣传都搞得有声有,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也小有所成。当年,通过我的发掘报道,一些深藏闺中无人识的单位,得以扬名五湖四海;通过我的妙笔生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得以进步,有的官升至大校或将军,有的成为享誉中外的专家乃至院士。
后来,当人生路上遇到坎坷和不如意时,我也曾经拿自己与这些当年笔下人物相比,心里确实有些不平衡。但与同一列车拉到冀中平原,没干几年就复员回乡的战友比,我又觉得自己是幸运儿,阳光了,深处更多的还是欣慰和自豪!
回顾20多年的军旅生涯,有些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值得欣慰和自豪;也有之事,令我抱憾至今。翻阅我的当兵履历,曾经当过步兵,但实言相告,除新兵训练经常摸之外,以后就很少摸过,以至后来在单位组织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我这个曾经当过兵的人竟然连连脱靶;我曾经当过炮兵,但从未肩扛身背过炮架,打过一发炮弹。更让我遗憾的是,在坦克部队工作6年之久,竟然没有去乘坐一回坦克,过一把瘾。由此可见,我虽然当兵20多年,但是未经摸爬滚打,严格训练,更未经硝烟弥漫、血与火的洗礼,这的确是我军旅生涯的遗憾!
然而,我庆幸人生道路上有这么一段当兵的历史。我部队,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锤炼了我的意志,是部队这所大学校改变了我的命运,把我从一位不懂事的农村娃培养成一名团级军官。我更要感谢哪些曾经栽培和提携过我的老首长!感谢哪些曾经给予我许多关爱与帮助的老战友!
军旅生涯如今,我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十几年了,可我对人生中那段当兵岁月,铭记在心,终生难忘,军人的情结永不消退。每当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路过的军人,我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每当听到一首嘹亮的军歌,我就激情燃烧,仿佛回到当年的军营;每当生活不顺心和遇到工作困难时,我就用当年在部队奋力争先的精神来安慰和激励自己。我多想重返老部队看看,重温当年军营 生活,但几次都未成行,不知何时才能如愿。
回首当年,感慨万千。可以这样说,当兵那20多年,是我激情飞越、干得最辛苦、也最欢快的岁月;也是我人生进步、事业有成、值得自豪的岁月。正如蔡国庆演唱《当兵的历史》这首歌曲中的歌词所说: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快慰;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
这首歌曲,不仅歌词生动感人,而且弦律优美,既表达了所有当兵人的心声,也诠释了我这
一个有20多年当兵历史的转业军人的回望和心灵!
【篇二:当兵的回忆散文】
军人赋予绿军营钢铁般的坚韧不拔,而绿军营则给予军人青春洋溢的活力。虽然告别绿军营已有多年,但每当提及军营,心头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在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里,用心仪已久的绿抒写自己的豪情、意志和荣誉。
回首五年的军旅生涯,酸甜苦辣,种种滋味泛上心头
酸
酸的滋味,至今难忘。02年底,我来到闽南前沿的一个海防部队服役,到部队仅休息一个晚上,就开始了残酷的新兵连三个月集训。
闽南的冬天,天气虽算不上冷,但那阵阵夹杂着海沙的海风还是让队列训练的我们免不了直打哆嗦。记得那次我们全班正在做正步定腿定臂训练。随着班长 一二三四 的分解动作口令,我们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正步的定腿定臂,没过一会儿,我的腿和臂因为过久的用力而酸痛不已,我感觉我的腿已经麻木了,我快坚持不住了。
要求过于苛刻的班长看到我们的腿都在摇晃,不知从哪里捡来一根小木柴,对着我们摇晃的腿一人抽了一下,本就已麻木的腿如同触了电一样,那个滋味直令人心酸。这以后,我望着班长严肃的脸庞,听着那严厉的呵斥,实在不敢动一下。因用力产生的酸痛迅速由小腿至大腿,由小臂至前臂,奇迹般的,我竟然坚持下来了。
酸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超越自我的喜悦。
甜
当兵第一年的那个,是第一次出远门的我第一次独自一人过。上午的侦察技能训练和五公里长跑,几乎拆散了我浑身的骨架,累得快要趴下,我们心里直骂这个 鬼把式 训练。吃完饭后,连队领导特意给了我们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晚上,炊事班给我们发了苹果、梨、月饼,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灯笼和黑板报上的 欢度中秋 让我体会到了过节的气氛,一向严肃的班长的脸也和蔼了很多。
晚上7点钟,全连官兵一起来到大教室,官兵联袂举行了中秋晚会,晚会上战友们精彩的表演不时迎来阵阵掌声。此时我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一个大里,吃着嘴里的月饼,甜甜的,而心里也是甜甜的。
这阵甜,激起了我对军营的热爱。
苦
清晨的军号声是一天的起始,睁开朦胧的双眼又是崭新的一天。
一二三四 的整齐步伐谱写了军营生活的五线谱,熄灯的哨声,结束了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每当夜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入睡时,总会莫名地想起家乡。或许,夜晚梦乡里还会绽开小小的泪花。是啊,以前总说自己能吃苦受累,但真正经历了,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
军人是个神圣的称呼,但做军人实在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骄阳下的汗水,踢正步的酸痛,五公里长跑的忍耐,都在无言中。最夸张的是站军姿,每站一下就是半小时,雷打不动,全身没一处舒服,还不能动一下,那种滋味可想而知。而每此时,我们总是告诫自己: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
于是,晨晚的五公里越野跑在我们口里成了 早茶 和 午茶 。
苦虽苦,部队培养了我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辣
来到军营的第一天第一餐,因已是晚上9时,炊事班临时炒了粉干给我们几名刚报到的新兵吃。我在家一直都不吃辣,但那粉干中却惨杂了辣椒,我扒了几口,就被辣得吃不下去了。
以后的几天里,我们这些不吃辣的新兵蛋子被 特殊招待 ,部队领导交代炊事班菜里尽量少放辣椒。虽然炊事班已经为我们开起了小灶,在菜中放少量的辣椒,但我们还是经常被辣得够呛。见此,炊事班长告诉我们,吃辣椒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当初红军过雪山时,人人都被冻得缩手缩脚,后来每位红军都喝了一碗辣椒后,心里顿时暖烘烘的,士气大增。
经过部队五年的辣的熏陶,现在的我碰到辣已经是 兵来将挡 ,既不怕辣,也辣不怕。
【篇三:当兵的回忆散文】
为你推荐的美文:
| | | |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难以忘却的,或是晦暗,或是辉煌。我坎坷的一生在凄风苦雨中走过了
大半辈子,晦暗的记忆不少,辉煌的却极为有限。但有一次却刻骨铭心,每次撩开记忆的帷帘,那种恢宏壮阔,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场景就会跳将出来,仍令我、兴奋、回味无穷。那场景真的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崇尚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的年代,除了上大学,参军入伍到部队去锻炼,同样成了有志青年的向往。不少年青人为了能走向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还通过熟人,托人情实现自己的。那年我决定去参军,到部队这所大去锻炼,但没有人情关系可,只得顺其自然地去参加应征,但没想到却一帆风顺,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不久,就等来了一张盼望已久的 入伍书 ,穿上了绿的军装,成为了一位自豪的军人。公社人武部敲锣打鼓将我们送到县武装部。全县的新兵统一到县电影院集合,有好几百人,青一的绿军装,坐在一起看上去真是威武雄壮,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期盼、彩,整个影院弥散着热闹、朝气蓬勃的气息。在电影院县武装部为我们放了一场《南征北战》的电影,或许这是有一定含意的,我想是否在预示着我们将要面对的军旅。尽管那影片我们是重温,但穿上了军装,感受却不同,感到了身上有份沉甸甸的,和肩负的神圣使命,甚至想到那种林弹雨的场面也许那一天我们也要经历。看
过了影片,想知晓我们将到底去什么地方服役,我们再一次问带兵的部队首长:去的什么地方?当的是什么兵种?那些比我们大不了几个年纪的首长们仍是故弄玄虚,天花乱坠吹嘘一番,我们得不到确切的消息。看完电影,部队首长就要我们启程了。走出影院我们心里一阵惊异,整个县城的主街道已经布置得一片喜庆,高一些的建筑从上到下都披上了欢送新兵的巨大横幅,抬眼望去街两边红艳艳的一片,仿佛一个盛大庆典之日的到来。鞭炮声自从我们走上了主街就此起彼伏响起来,充斥了整个县城。喜庆气氛和鞭炮声引得万人空巷欢送新兵。他们站立于街道的两边,将亲切欣悦的目光披拂在我们身上,饱含着祝福和祈望。那场景比欢迎凯旋归来的部队更加热闹、喜庆、亲切、感人。从电影院到火车站的一二公里的路程,街道两边人潮涌动,欢送声不绝于耳,传递着对子弟兵的亲切情感;鞭炮炸响仿若雷鸣,诉说着喜庆的不同凡响;锣鼓喧天响遏行云,欢鸣着人间的别样喜庆;硝烟弥漫宛若雾境,轻袅着对游子的美好祝愿。真是一派少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任谁行进其中都会心情澎湃。那一刻真正感觉到了做一个军人的无尚光荣和自豪。清楚地记得那天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由县城中心小学学生组成的穿着一服装的腰鼓队,他们脸搽胭脂红,腰系红绸带,肩背小腰鼓,步伐轻盈婀娜,动着整齐划一,小手舞动灵巧,鼓点活泼激越,鼓声和鞭炮声将一个不大的县城喧染得空前的热闹。伴随着这些响声一直回荡在我们耳边的还有同这场景极为适宜的抒情歌声:《再见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