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向往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歌颂北京,歌颂我们的伟大祖国,词作家洪源和作曲家田光、傅晶创作了《北京颂歌》。这是一首音调清新、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歌曲。创作完成后,他们将歌曲送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但一直没有到合适的歌唱家来演唱。
快速锁屏 197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李光羲,请他演唱《北京颂歌》。李光羲看到曲谱和歌词之后,激动万分:“那是第一批抒情的歌曲,鼓舞人心啊!”时隔多年,再次回忆和这首歌的“初次相会”,李光羲还是兴奋不已。
电商运营是做什么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导播室,李光羲一气呵成,让这首新歌承载着崭新的时代气息,传到祖国大地。气息宽广的《北京颂歌》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李光羲回忆说:“这首歌唱出来后,因为旋律美,歌词也写得好,非常贴切地表达出人们心中对未来的那种祝福和期盼之情,所以一下子就传唱开了。”
中国歌坛上的常青树李双江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代表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来他的两人中一位是马季的夫人于波。两位大非常诚恳地说明了来意,文化部和广播电台领导建议三种不同演唱风格的人,分别演唱《北京颂歌》。一位是李光羲,一位是张越男,当然另一位就是李双江。李双江感慨地说,那时候对待艺术是很认真的,交响乐队伴奏,袁方指挥。“记得通知我的时候对我说,要我唱得既有美声的激扬高亢,同时又要有民族的情感,体现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具有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
学重庆话 谈及这次录音的经历,李双江动情地告诉记者,那时候他三十多岁,正是唱歌的好年纪。声音不错,情感也很饱满,但是如何把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京的早晨和全国人民那种炽热的情感,通过这首歌表现得淋漓尽致——仅“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的北京”这一句歌词,李双江就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他一遍遍反复练习,并且到天安门去看太阳的升起。当他带着从未有过的庄严和震撼进入录音棚时,第一遍刚录完,在场的广播合唱团的七十多名合唱队员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李双江说,这首歌只录了两遍,第二天清晨5点钟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向全国播出了。一时间,大江南北到处都飞扬着李双江的歌声。一首《北京颂歌》不仅回响在整个天空,而且一扫“”以来带给人们压抑的阴霾。遥知湖上一樽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