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单元教育目标 :
1.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 在探索图形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 对周围环境中与图形变换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妙;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一课时
课 题 |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 课 时 | 1 | |
学生情况 分 析 | 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知识,因此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他们应该学得很轻松,只是在判断一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和画对称轴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 |||
教学内容 分 析 | 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欣赏对称图案。活动二,用折纸的方法判断学过的六种简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 |||
教学 目标 | 知识点 | 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 | ||
能力点 | 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简单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
情感点 | 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愉快地学习体验。 | |||
教学重点 |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
教学难点 | 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愉快地学习体验。 | |||
课前准备 | 让学生剪下附页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圆形图片。 | |||
板书设计 |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 美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 教学再设计 |
欣赏图案 判断图形 作业 | 1、 看书欣赏对称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中的对称现象和对图案的感受。 2、 让学生在图案中画出对称轴,全班进行交流。 1、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简单图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 提出“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要求,并用附页中的图实计折一折。 3、 交流折纸的方法和判断的结果。使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 做一做。 5、 试一试。 基础题 :练一练:1-3题。 提高题:第四题动手剪窗花。 延伸题; 同步练的拓展练习 | 边折边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教学时,先出示一些对称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深入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共同回忆总结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由创设情景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回忆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具体含义后,我又将原有的初步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给轴对称图形画对称轴,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施展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展示个性,树立自信心的空间和时间, 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画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课时
课 题 | 稍复杂图形的平移 | 课 时 | 1 | |
学生情况 分 析 |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会有一定困难,因为这里的图形比以前学的那些图形复杂了一些,所以要引导学生慢慢来。 | |||
教学内容 分 析 | 教材共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平移现象。活动二,判断图形的平移。活动三,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 |||
教学 目标 | 知识点 | 结合具体事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 ||
能力点 |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 |||
情感点 | 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教学重点 |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 |||
教学难点 | 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课前准备 | 相关课件 | |||
板书设计 | 平移 判断 画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 教学再设计 |
平移现象 判断平移 平移图形 | 1、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务中有哪些平移现象。 2、 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平移现象。 1、(1)题,让学生先观察书中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那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1、 让学生在书中安(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A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画图的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然后交流。 3、 做“练一练”1、2题。 | 先带领学生一起画,第(2)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根据教材安排组织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平移现象。出示现实生活中竖直及斜向平移的电梯、行驶的火车等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观察出其中的平移现象。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移现象的直观感受。活动二,判断图形的平移。用“看图回答问题”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1)先提供了两行实物图片,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巩固图形平移时位置变化而方向不变的基本特点。(2)判断方格纸上的两个简单图形分别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活动三,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没有新的知识,只是图形比第一学段稍复杂些。教学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动手做、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的画图技能。
第三课时
课 题 | 图形的旋转 | 课 时 | 1 | |
学生情况 分 析 | 在方格纸上画旋转后的图形,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画图技能要教师加强示范和指导。 | |||
教学内容 分 析 |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 |||
教学 目标 | 知识点 | 结合具体事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人是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 ||
能力点 |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 |||
情感点 | 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教学重点 |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 |||
教学难点 | 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
课前准备 | 相应课件,一把转椅 | |||
板书设计 | 顺时针 旋转 逆时针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 教学再设计 |
旋转方向 旋转90度 说一说 图形旋转 作业 | 1、 观察喷灌的情景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 拿一把椅子,按不同的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用顺时针、逆时针描述椅子是怎样转的。 1、 课件演示,分步呈现喷头顺时针旋转90度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2、 再次旋转椅子,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图中有什么。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图形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1、 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先确定旋转方向,在考虑旋转90度后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方格纸上试画。 2、 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 3、 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基础题:做1、2题。 提高题:练一练第3题 拓展题:同步练拓展练习 | 指名学生旋转,让其他学生判断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加强练习。 |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课堂上通过在黑板上作图形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三个要素,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图形。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确定90度的具体位置,这可能和教学时对旋转角度强调得不够有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说旋转过程中,部分学生能想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并说得很完整。有的同学能从不的角度,不同的旋转点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得到一精美的图案。学生对旋转能说出很多方法,都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赞赏和鼓励。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确定90度的具体位置,这可能和教学时对旋转角度强调得不够有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说旋转过程中,部分学生能想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并说得很完整。有的同学能从不的角度,不同的旋转点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得到一精美的图案。学生对旋转能说出很多方法,都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赞赏和鼓励。
第四课时
课 题 | 探索活动——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 课 时 | 1 | |
学生情况 分 析 | 对于莫比乌斯圈,学生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这节活动课,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 |||
教学内容 分 析 | 教材首先呈现了美国博物馆门前的一座“8”字形的建筑图片和相关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然后安排了两个操作活动。活动一,制作莫比乌斯圈,活动二,对莫比乌斯圈进一步探讨。 | |||
教学 目标 | 知识点 |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 ||
能力点 | 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 |||
情感点 | 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 |||
教学重点 | 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 |||
教学难点 | 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 |||
课前准备 | 纸、剪子、胶水 | |||
板书设计 | 莫比乌斯圈 神奇 | |||
教学环节麦比乌斯圈 |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 教学再设计 |
莫比乌斯圈 探索活动一 探索活动二 | 让学生读书中的文字,认识莫比乌斯圈。 1、 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用一张长30厘米、宽3厘米的白纸条,边口述边按问题(1)的要求示范。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纸条操作。 2、 交流、展示学生做成的莫比乌斯圈。 3、 提出问题(2)的要求,同桌操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一面涂却使纸圈两面都有了颜的事实,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1、让学生按(1)的要求莫比乌斯圈 。 2、提出:用剪子沿中线把它剪开,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想像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动手操作。 3、交流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刚才的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后,结果不是两个圈,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纸圈。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4、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先让学生想像剪开后的结果,再实际操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三等分的莫比乌斯圈沿等分线剪开,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进一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 让学生想像把一个莫比乌斯圈四等分后,沿线剪开,会出现什么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际去做来验证自己的 猜测。……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