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掌握“为” 、“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讨论法
【学习过程】
【背景介绍】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 】
1、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 时代,下至 汉武帝后期 ,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 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 列传 (记重要人物
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 表(大事年表)、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自主学习】
一、 通读全文,通其大意,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二、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阵营 | 主帅 | 谋士 | 武士 | 内奸 |
刘营 | 刘邦(沛公) | 张良 | 樊哙 | 曹无伤 |
项营 | 项羽(项庄) | 范增 | 项庄 | 项伯 |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3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完成1-2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旦日飨士卒 :旦日:明天
(4)范增说项羽曰:说:读shuì,劝说。
(5)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6) 皆为龙虎:为:动词,是。
2、翻译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状语后置)
(2)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为(我)击破”省略句)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于财货贪”状语后置)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这是天子的云气啊!(“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3、组内交流有疑问的词语及句子,还不能确定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4、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
5、文段分析思考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矛盾挑开。第二件事是
范增说羽。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四、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2)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之:动词,去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秦地可尽鸿门宴故事王也: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7)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
(8)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名作动,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10)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的原因。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总结】重点虚词“为” 、“之”的用法。
本段落中出现的固定句式有:
本段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动词,结交,交好 ②副词,好好地
⑵故 ①名词,旧交情 ②连词,所以,因此
⑶之 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这件事
③动词,到 ④代词,他的话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动词,到,往
⑦代词,代曹刿 ⑧助词,的
⑨助词,放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无意。 ⑩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助词,调节音节,无意 (1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为 ①替、给,介词 ② 对,对于,动词
③ 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④替,介词
⑤动词,成为 ⑥替、给,介词
⑦是,动词 ⑧前“为”给,介词;后“为”做,动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