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对历史的影响。
3.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句式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探究学习,学习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学会初步评价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悉课文,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投影: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
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已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诗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板书文题)
二、作者简介
选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可参照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
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生字:
飨(xiǎnɡ)卮(zhī)俎(zǔ)玦(jué)瞋(chēn)杓(sháo)戮(lù)鲰(zōu)跽(jì)彘(zhì)啖(dàn)眦(zì)
异读字: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阳间.行(jiàn)
通假字:①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②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④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⑥置之坐.上(“坐”通“座”)
鸿门宴故事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熟悉课文内容
1.请三位同学分片断讲述鸿门宴的故事经过
2.然后请大家指出讲述是否有误,把错误之处纠正过来,把遗漏的重要情节补充出来
3.请大家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各个情节.
明确:(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板书)↓
(发展)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
↓
(高潮)刘邦请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
(结局)刘邦逃席张良留谢无伤被诛
七、疏通字词句段
1.学生自读原文,凭借故事情节(语境)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习靠文脉语脉,培养语感,利用语感来推断陌生词语的含义的方法。
2.分小组讨论,把自读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加以讨论切磋。然后将仍然不懂的记录下来。
3.每组选一个代表指出不懂的字词句,请别组的同学来解释。在此过程中如有学生解释错误或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订正解释。
八、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2.归纳本文使用率较高的几个重点词语的用法,如请、去、幸、谢、因、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