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桥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题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22 年来,酉阳乡村教师庞家奎用瘦弱的脊背,为南溪河对岸的孩子架起了一座求学之桥,没有让一个孩子辍(chuò )学。
B.孔子、孟子、司马迁,这些先贤给我们建造的精神家园,淡泊如月下的高山流水,温馨(xīn)  如春夜的清风明月。
C.为让所有中国人都远离饥饿.袁隆平执著不懈,苦心孤诣(zhǐ)地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耍绽开似的。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妖娆  真谛  仓茫  风起云踊
B.闲适  禁固  轩昂  顾名思意
C.解剖  仰幕  眷恋  遮天敝日
D.轻盈  慰藉  仿徨  袖手旁观
3.下列加点词语 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图圈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又是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清加以改正。(4 分)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短信已蔚然成风。② 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 通过开展送红短信,我们可以④ 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钱塘湖春行原文
(l)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求填空。(2 分)
(l)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读后填空。
对联: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这副对联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初中三年,我们与语文相伴,在文学的殿堂流连忘返:曾为朱自清的春景陶醉,为于勒的遭遇叹惋,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____________》中鲍西娅的机敏和智慧叫绝。
6.经典,穿越千栽,历久弥新。当前,在重庆市中小学,诵读经典的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亲爱的同学,相信你在阅读经典中认识了许多文化名人,请你从下列文化名人中推荐一位给大家.并说说推荐的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60 字左右)(5分)
供选择的文化名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鲁迅、朱自清、冰心、闻
一多。你推荐的文化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探究。(10分)
今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华诞,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华夏神州龙腾虎跃。
(1)请你从以下3则材料中提取出两条反映我国60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2分)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请你仔细观察。
材料二:建国初期,国穷民贫,经济落后,物质决乏,人们购买东西要凭票证。百姓居住条件极差,往往几代人一同挤在10来平方米的房子里。人们出行常常布步行,交通极为困难。如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新建楼房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修到了“世界屋脊”,
航班已通往世界大多数国家。
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国防、科技基础极为薄弱,远这落后千世界上多数国家。60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两弹一星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成功升天,奥运会成功举办…… 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四。
你提炼的信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城市的灵魂。在建国60 周年之际,重庆市正在开展推选重庆形象代言人的活动。什么样的人才能担此大任?你班的小玺要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请你帮助她,仿照前文,完成划横线部分的内容。(3分)
重庆是一座水城,重庆形象代言人,必须如水一样淡泊,散尽一身浮华;重庆是一座—_________城,重庆形象代育人,必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迎接建国60 周年,红星中学团委准备编写一本以“数风流人物,还着今朝”为主题的颂巴渝英雄宣传手册。请你为这本宣传手册拟定一个书名,并设计3个编写栏目(不得照抄示例)。(5分)
① 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请你没什3个编写栏目。(3分)
[栏目示例]成长经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
8.默写填空(前5小题必做;后3小题选做2 题,多做只取前两小题评分)
(l)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乱花撇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歌》)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感,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鄂教版教材句中间号为逗号)。
(8)孔子在《<论语>十则》中谆谆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因此,我们只有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名之者谁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负者歌于滁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