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蚂蚁
【课题与课时】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观察蚂蚁设计说明:围绕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将“知道”具体化为“观察、归纳”等步骤,经历从观察蚂蚁到归纳蚂蚁的共同特征,再到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制作模型,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评价任务】
1.任务一: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检测目标1)
2.任务二: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检测目标2)
3.任务三:制作昆虫模型(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是研究动物分类的方法,通过研究蚂蚁进而总结出一类动物的特征。课前需准备的物品有牙签、橡皮泥等,在家长帮助下观察蚂蚁、蝴蝶、蜻蜓,并捉几只蚂蚁带到课堂,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
2.学习过程:首先探究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其次根据图片或标本分析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最后制作昆虫模型,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3.本课学习重难点是“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强学生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设计说明:第1条认识学习本课的目的与价值,介绍本课学什么及与后续学习内容的关联,明确课前准备的任务;第2条了解本课有三个学习任务或环节;第3条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并明确突破难点的途径。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在家长帮助下到公园、草地等地方近距离观察蚂蚁、蝴蝶、蜻蜓等动物,了解它们的身体特征。
任务一: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检测目标1)
(参照教材活动一)
1.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3.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4.观察蚂蚁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
5.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如何使用。
6.教师明确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观察指导: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7.教师布置观察任务: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中。
8.
8.师生根据蚂蚁的身体结构图进行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发言时声音洪亮;(3)准确说出蚂蚁的身体特征;(4)语言表达完整、规范。
设计说明:遵循学生学习特点,知道怎样观察小动物,通过画一画将观察具象化。
任务二: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检测目标2)
(参照教材活动二)
1.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蚂蚁类似呢?
2.学生观察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通过集体观察来验证学生的猜测。
3.师生共同总结蝴蝶、蜘蛛等几种动物的特征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特征与蚂蚁的特征进行比较,出可以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并做好记录。
4.师生小结: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评价标准:(1)能对比蚂蚁的身体特征,发现其他动物与蚂蚁的异同点;(2)
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发现昆虫的共同特征,符合归纳、推理的要求。
任务三:制作昆虫模型(检测目标3)
1.用橡皮泥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
2.教师出示制作要求:选择制作哪种昆虫的模型,小组讨论这种昆虫的外形特点。选择制作使用的牙签、橡皮泥等所需的材料。制作模型时要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等。
3. 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4.请大家课后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并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中。
评价标准:(1)制作模型时,要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2)表述语言清晰、条理、正确。
设计说明: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学习乐趣。
【学后反思】
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昆虫?
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