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教学反思
《蚂蚁》一课旨在通过对蚂蚁这种大自然存在较多且学生容易寻的小动物的观察研究,使学生知道蚂蚁身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训练他们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在观察中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问题。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在互相研讨、争论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安排组织学生 捉蚂蚁 ,观察蚂蚁的生活。
二)以谈话方式导入:同学们,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谁来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这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使同学们的兴趣盎然。
三)解决观察蚂蚁时碰到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地观察到蚂蚁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蚂蚁体形较小外,到处乱爬也是学生难以观察的原因。因而组织学生小组讨
论一种既能看清楚,又不会让它到处乱爬的方法来进行观察。
四)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并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五)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这一比较和讨论,是蜗牛和蝗虫比较观察的延续,使学生初步形成 昆虫 概念。
六)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蚂蚁的食性。观察蚂蚁
七)让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自主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
八)指导学生把蚂蚁放回它家附近的地方,教育学生重视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
一、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前进行了 捉蚂蚁 活动,
看到了蚂蚁的种类、大小,并发现了蚂蚁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如:打架、搬食物、玩游戏等等。小小的蚂蚁,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对蚂蚁感兴趣了,而兴趣又是学习知识
的前提。儿童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必将会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执著地追求,勤奋地探索。上课后我又用谈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同学们,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是在什么地方发现它们的? 你在捉蚂蚁时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这为是过后的探究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探究科学秘密
观察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认识自然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课堂中的观察活动是发展观察能力的基础。组织观察活动,首先要准备充足的观察材料,才能保证学生分组观察。观察材料具有典型性,才能使学生顺利观察。因此,上《蚂蚁》这课,为了便于学生观察,课前带领学生拿着盒子采集蚂蚁。上课时,由于蚂蚁体形较小,学生用放大镜耐心、细心、认真地观察其外形特征,把蚂蚁放在由苹果、饭、馒头、糖等围成的一个圈子里,观察它爱吃什么。最后通过 蚂蚁走钢丝 、 蚂蚁过桥 等游戏,观察蚂蚁触角的作用。这样,通过精心选择充足的观察材料,就可以把学生对实物的好奇心理引导到求知上来,从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德育教育渗透恰当。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蚂蚁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可以与它们
和平共处,它们对于我们的益处大于害处,因而课后要为蚂蚁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说话完整,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篇二:蚂蚁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蚂蚁》,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让学生做科学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我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在研究用什么方法更好的观察蚂蚁时,学生想的办法不够多,这时我应该让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想出更多的方法,经过点拨,学生就可能想出把蚂蚁放在漂浮在水中的泡沫上观察这种方法,也就避免了我准备的实验材料没有利用上的情况,利用这个实验学生还可以知道蚂蚁是否会游泳,能够同时解决学生的疑惑,一举两得。
二、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观察蚂蚁,是在探究蚂蚁的知识,而想办法来观察蚂蚁,对观察目标进行控制,又是在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潜力。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观察活动中,发展探究技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界、对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篇三:蚂蚁的教学反思
《蚂蚁》,这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风趣,令人爱不释手。 特别是描写蚂蚁发现饼干屑时的表现,把蚂蚁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作者以冷峻的思索代替了幽默的调侃。由蚂蚁想到了自己。比如: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
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一切正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 。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在这里,作者沉入了理性的思考,尽显冷峻的思考。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情境(出示蚂蚁图片,利用课件,巧妙设计问题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 压力 为 魅力 ,让 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这节课中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看谁的发言最精彩等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 表扬和奖励 代表着一种 权威 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在课堂教学中,我突发奇想,指导学生扮演蚂蚁和作者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蚂蚁和作者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
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通过表演,学生对作者的感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只是觉得表演占用了一点时间,致使课堂练笔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