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
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本课教学,
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
2、学生交流。
3、小结,了解校园中适合寻蚂蚁的地点:花坛边,墙角,大树下等。
4、有时候,在外面活动的蚂蚁并不多,有的躲在洞里不出来,你有什么办法引诱它们出来吗?
5、学生交流。
6、小结:我们可以用面包屑,白糖在蚂蚁常出没的地方洒一些,能引诱更多的蚂蚁,方便我们的观察。
7、让我们到校园中去观察蚂蚁吧!
二、实地观察蚂蚁。
1、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①分组分地区,有序活动;
②观察时不能伤害蚂蚁,不能捉蚂蚁;
③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④及时记录发现,画下蚂蚁身体特征。
4、学生到校园中寻访、观察蚂蚁。(10分钟)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三、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长有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你能否将你看到的蚂蚁准确地画出来?
5、学生在记录纸上画蚂蚁,个别学生上台板画。
6、教师指导纠正,强调如何正确画蚂蚁,强调“画图”的方式是观察记录动物的方法之一。
7、学生修改自己画的蚂蚁。
观察蚂蚁8、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还有新的发现吗?
9、学生交流。
10、小结:蚂蚁交流信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