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一、气温下降,混凝土注意事项
1、气温下降混凝土凝结时间会相对延长,混凝土强度涨得慢,必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没有完全终凝的混凝土工作面上施工。
2、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工作,并采取相应的保湿措施,防止开裂产生。
3、板柱都要及时养护及加大浇水养护次数,建议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养护,塑料薄膜养护可以使混凝土与空气相隔,水分不容易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开裂现象情况。冬季施工
2、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工作,并采取相应的保湿措施,防止开裂产生。
3、板柱都要及时养护及加大浇水养护次数,建议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养护,塑料薄膜养护可以使混凝土与空气相隔,水分不容易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开裂现象情况。冬季施工
4、在拆除侧模时确认混凝土是否完全处于终凝状态,是否达到一定强度,防止脱皮。温度降低,则其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均会延长,相比之下终凝时间延长的更为明显,为了避免拆模过早出现麻面或脱皮现象,拆模时间比平常时要适当延迟。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实践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大程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减水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
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1、调整配合比法。主要适用于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
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酸盐水泥7d的强度,效果较明显。
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黏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和复合早强试水剂。
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
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黏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和复合早强试水剂。
选择颗粒硬度高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
2、蓄热法。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
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角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3、外部加热法。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
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蒸汽加热:用蒸汽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
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红外线加热:用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辐射加热。
4、使用外加剂法
4、使用外加剂法
在-10℃以上的气温中,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目前常用有氧化钙、氯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
三、温度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1、温度变化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骨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合物拌制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时也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混凝土浇筑后强度的增长速率是随着养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也是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渐减的。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形成强度的前10d左右的时间,而对混凝土在28d后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2、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在炎热天气下同样材料制成同等稠度的混凝土拌和物总要比寒冷天气多用一些水。同样拌和物的坍落度确实是随着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试验结果显示,为了使一般混凝土拌和物具有相等的坍落度,拌和物的温度每升高10℃,每1m3就需要增加约7kg的拌和用水。
拌和物的稠度(坍落度)主要取决于固体颗粒间的相互摩擦,除了水对这种内摩擦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以外,还与其中所含气泡有关,空气的存在等于增加了水泥浆含量而减少了集料含量,因此可以较为明显地削减稠度。气泡的形成与水的黏滞度有关,而水的黏滞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因此,在较高温度下为使拌和物获得同样稠度通常需要较常温多用一些水,以增加气泡含量,从而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同样,在低温条件下拌和混凝土时要相应减少拌和用水,以防止用水过多产生泌水或坍落度过大的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