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诗词改写散文
改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缩写、扩写和文体改写等。其中文体改写中训练得最多的就是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对于这一类题目,有许多老师不知道怎样去讲解,当然学生也就不知道怎样去写作。下面,笔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怎样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
要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首先必须明确诗词曲和散文的相通之处。只有到了相同之处才能,到改写的突破口。散文和诗词曲都具有意境,这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物我一体”而产生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诗词曲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意象通过添加颜等对意象的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曲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从上述可知,诗情和画意是二者意境的相同之处,改写就是要抓住这两点入手,先读懂诗词曲的意境,明确其构成意境的意象。例如,改写《天净沙·秋思》我们先应该明确马致远通过“藤”、“树”、“鸦”、“桥”等意象,再加上“枯”、“老”、“昏”等意象修饰词,熔合成“明显的深秋景和凄苦的游子之情”的意境。
其次是在确定诗词曲的意境的基础上变诗词曲的语言为散文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改写的行文过程。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来说是扩写。怎样扩写呢?按照诗词曲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时也可
以变通),把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再把它扩充为环境描写。这一扩充的环境描写能为散文中抒情主体的活动及抒情创设一种氛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创设好抒情主体的活动氛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诗词曲中抒情主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现的抒情主体,一种是隐藏的抒情主体。对于显现出来的抒情主体,比如说《天净沙·秋思》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显现的——一个在古道上骑着瘦马踯躅徘徊的思乡的游子。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通过诗词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给抒情主体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就是。对于隐藏的抒情主体,再进行上述的写作活动之前,我们还必须是抒情主体显现出来。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只能说是对诗词曲进行了初步的改写,对一篇散文的意境的创设还没有完全完成。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上散文意境的另外两个因素——哲理和谐趣。哲理是散文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出来的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奥秘的真谛。哲理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哲理的会给作品增添思辨彩,加深意境。当然,在这里给散文加上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是改写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必须自然的由自己过渡到诗词曲中的抒情主体。谐趣是散文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风神趣味。谐趣,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清新明丽幽远,有的雄健雅绝,有的愤激昂扬……他们同样能够开拓和加深作品的意境。当然,散文风神趣味的选择我们要考虑到所改写的诗词曲的感情基调。
以上讲述的主要是在改写时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我们所要考虑的,其实,还有许多改写的基本知识,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描写母亲的诗歌
第五单元诗歌改写成散文
课内作文
【训练要求】
1、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发挥想象,将叙事诗改写成散文
【思路导航】
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改写方式。诗歌语言凝练,散文语言多姿多彩。在改写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领会原诗的内涵。要透过诗歌形象的语言,了解叙事诗中所叙述的事件,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对于较长的叙事诗,要把握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住诗歌中所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忠实于原诗的思想内容是改写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大胆想象,再造具体场景和形象。诗歌一般不注重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也没有散文刻画细腻。改写时要让自己的想象飞起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诗歌的内容转换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场景,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对诗歌的情节要作必要的增减,使其更适合与文章的情节特点。这里要注意的是想象要丰富的前提是想象必须合理,不能不符合生活的事理逻辑。
【片段欣赏】
秋思(《天净沙·秋思》改写片段)
已经是深秋了。
太阳经过一天的跋涉,走到了天的尽头。昔日茂盛的青藤已经枯萎了,只剩下一根枯黄的茎缠绕在旁边的一棵苍老的大树上。树叶几乎落光了,仅剩的几片枯黄的树叶,在寒风的的吹拂下,飘飘悠悠地晃到地上。光秃秃的老树在寒风中颤抖,在夕阳的余辉下呻吟。一只乌鸦立在树枝上,蜷缩着身子,发出凄厉的叫声,这叫声在着空旷的天空中飘向远方……
自主赏析:
【引写示例】
l 佳作引领
(原诗)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
在每一个孩子的头上,
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
遗产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
听!那边出了什么事,吵吵嚷嚷的。
“妈妈,妈妈,您看人家玉米、高粱的妈妈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了沉甸甸的遗产,人家长得又壮实又漂亮,而我们—又瘦又丑,您能给我们留点什么吗?”
噢,原来是蒲公英的子女们在嚷着向母亲要遗产呢。蒲公英呢,她确实老了,鲜艳的外衣已破旧不堪,往日年轻的面庞也失去了红晕,暗灰的容颜中透出天国般的光辉。
听到孩子们的要求,蒲公英只是摇了摇头,默默无语。
孩子们更着急了。“妈妈,妈妈,那可怎么办呀?”“我们这样子,谁愿意收留我们呀?”
蒲公英还是微笑着,深深的皱纹了透出几许从容。她默默地打开行囊,给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一把放飞的伞。风中,孩子们顶着小伞,越飞越高。哇!外面的世界真漂亮啊:那山,那水……他们回头一望,玉米、高粱还懒洋洋地躺在田里。心想我们这份遗产多珍贵啊。妈妈真好!妈妈——蒲公英还站在那里,支撑着瘦削的身躯,在和儿女们挥手告别……
远处,那一顶顶小伞越飞越高,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总评:短文利用原诗留下的丰富的想象空间,用散文诗般的手法,通过蒲公英的子女向母亲要遗产、老蒲公英的神态及小蒲公英获得新生的场面、情态的具体描写,充分展示了原诗的主题,蕴涵了原诗的特点,也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景象、场面、细节等描写充分利用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变体未变意。文章语言简练生动,意味深长。
示儿
(原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个荒凉的孤村里,有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挺直地躺在床上,叹息着,呻吟着。这位老人就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得病已经有半年了。他有六个儿子,其中两个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上了前线。其余的都在父亲身旁侍奉。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奸臣掌权,陆游为祖国命运担忧。他受了风寒,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全家都很着急。陆游预感到没有好转的希望,活不长了,于是,他就在这风雨交加之夜,把几个儿子喊到床前,对他们说:
“我的病不会好了……”
几个儿子听了都掉下了眼泪,异口同声地说:“爸爸,爸爸,您的病会好的。”
“不会好了。我在离开人世前,感到最悲痛的,念念不忘的是……”
“是什么?爸爸!”
几个儿子忍住了悲痛,抑制住了哽咽,悲寂地望着父亲。
“我悲痛的,不是个人的身世,而是——国家!”陆游急促的呼吸着,用力挤出最后两个字。
“国家?”儿子们惊讶的问。
“对。”他微微点了点头。他闭上了眼睛,似乎在积蓄着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他睁开了眼,断断续续地说:“人死后……万事皆——皆空。有一见事,我……我没有见到,国家没有……没有统一,让我死……死不瞑目。如果,有一天……愿望实现了,你们,你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能忘了告诉我……千万
“爸爸,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的。”儿子们一边流泪,一边回答。
他舒展了紧锁的眉宇,胡须遮盖的口角边微露出一丝笑意。然后,他的头歪向一边,呼吸也停止了,只是他的眼睛,还是睁着……“望”着窗外的风雨……
一代伟大的爱过诗人,在这个荒凉的孤村里离开了人间!
此时,风声,雨声,哭泣声汇成一片。全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窗外的风雨,似乎也为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去世而悲痛。
(原诗)南歌子雨夜听箫
静夜潇潇雨,空山袅袅烟,恍如飘逸在从前。何处清风明月伴婵娟?
未断相思泪,伤怀肺腑言,紫箫入梦总缠绵。却盼双飞彩蝶共蹁跹。
(改写)雨夜听箫
泡一壶茶,洁白的瓷杯里琥珀透明茶汁流转,映着灯光,茶烟淡袅。打开音箱,一曲洞箫悠悠荡来。雨打幽窗的不眠之夜,一丝忧伤叠着一缕惆怅袭上心头。为了心中那份不泯的情丝,为了前生那段不解的情结。今夜,我独自沉浸在如泣如诉、如怨如咽的箫声里。雨夜遥思,萦然不去。箫如雨泣。雨如箫愁。思绪漫无边际地飘飞,孤独袭人。索性就在这凄婉幽咽的箫声里悱恻缠绵。远方幽窗下同坐的倩倩玉影,今夜,你泪洒暗抛更向谁?人说,狂来弄剑,怨去吹箫。今夜,幽咽凄婉的箫声竟使我生出肠断销魂的感觉,忍不住欲坠下泪来…… 淡淡悲凉,惆怅忧悒,慢慢浸透整个心田。咽一口茶,茶烟朦胧,仿佛就看见前朝风清月白的夜。夜风拂去我颊上清莹的露滴,吹箫台上,白衣执箫的我与纤弱娇柔的你。双影朝月,临风吹奏,缥缈空灵的相知里。琴箫穿云透石,刹时间大千澄清,凰飞凤舞,我便携你腾空而去。彩凤背上,你衣袖里的花香不经意地飘落在我的眉间手心。柔柔的轻语在我耳边吹抚,温暖的气息撩起我的碎发。漾漾酥酥,一如今夜斜飞的雨丝划过我心头。一约千年,就这样击碎我内心最后一点柔弱的坚强。生生世世,千万次轮回不悔。依然记得那缕缠绵合奏的箫音。清幽徐缓、若断若续,
夜夜叩醒我灵魂深处的牵引和想念。窗外,雨徐徐而落。所有绵绵的前缘翩然飞起,幽咽悲音,带着我只向花前雨下的你。记忆里的那管箫烙有你的名字:月夜春花,巧笑嫣然甚是可人。瑶池客,何故谪红尘。瑶池客,何故谪红尘?只为生生世世魂牵梦萦的那缕箫音。那个夜夜入梦教你吹箫、为你梳妆、与你共舞的人呵。苍凉深沉的旋律,撩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相思。飘飞的雨滴浸润心脉,恣意而疏狂。将整个身心溶入这忧绵的箫音细雨里,升腾的水雾在心河渐渐蔓延。低徊婉转、渐入悲凉,似一叶顺水而下的轻帆,送我去洛水泱泱的南国。水烟生寒,汀痕浅黛,碧叶田田,我临水拾梦,遍寻那管印有你名字的紫箫。隔窗烟雨锁莲塘,玉人迢迢在潇湘。纵有回文重叠意,水瘦香消夜未央。柔波带着我的叹息打着旋儿静静沉入水底,隔水寻望的心灯明明灭灭。照亮几多悲伤几多愁,几多失意几多忧?信手翻开为你填下的诗词,满纸吹来的皆是不尽的箫声。高山、流水,轻烟、扁舟,知音难寻,我在这幽幽的箫音里渐渐消瘦。残月晓风,玉人何处?千百个冬去春来的岁月,依然走不出箫音萦绕的梦境。依然为那缭绕不绝的箫音烟笼寒潭般牢牢牵引。淡淡忧伤,浓浓相思,浸透一份凄婉和苍凉。今夜,我用箫声传递相思,南国的你,是否有所感应?想歌一回舞一曲如泥一醉,想扶你入掌,揽你入怀,抱你入梦。寻觅的路途却仍尚未终结。我已如约而来,你是否愿意与我执手同去?箫声咽,夜已央。幽怨的袅袅余音里,悲凉的绵绵意蕴,仍旧在轻烟般的雨夜里飘荡。残茶倒映我的身影,一片孑然……
l 病文诊所
原诗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改文
过故人庄
旧日的好朋友准备了好饭菜,邀我到他家拜访、做客。
我应邀而至,踏上了去旧友家的田间小路。乡间原来如此美好!我不由得内心赞叹。瞧,近处那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小村边自成天地。太阳暖和地照着,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旁边的田野里,勤劳的人们正在田里劳动,锄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难怪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了。看来,人们要趁着这大好时光播下收获的种子。鸡呀,鸭呀,在路边觅食,时而把头扎进草从里,时而发出一阵欢悦的叫声。
放眼远眺,青翠的山峦斜立在城外,连绵起伏。似一道与天相接的绿屏障,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安闲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美,朋友的家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不知不觉,朋友已经在门前相迎。几句寒暄后,我们便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打开的窗子正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不禁令人心醉。我们饮着浓郁的土家酒,尝着可口的农家菜,一边谈论着农事,兴致勃勃。
太阳西斜了,我不得不告辞了。便与朋友订下再来之约,将在重阳节那天不邀自至,还要去菊花旁观赏,重温今日之雅兴。
总评:小作者较好地把握了原诗的思想内容,文中也有自己的想象,一些句子写得比较好。从文章整体而言,没有完全超越原诗的影响,大致是对原诗扩充式的翻译。特别是对诗歌关键的中间两联,没有充分理解其中的深意,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再造一个令人向往的乡村美景。总之,文章没有很好的表达出田园山水诗歌的那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