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强不息的名⾔及故事
1.求关于君⼦的⼀些名⾔或典故
仲尼⽈:“君⼦中庸,⼩⼈反中庸,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
《礼记·中庸》⼦⽈:“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君⼦喻于义,⼩⼈喻于利。
《论语·⾥仁》⼦⽈:“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君⼦固穷,⼩⼈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君⼦⽽不仁者有矣夫,未有⼩⼈⽽仁者也。” 《论语·宪问》⼦⽈:“君⼦上达,⼩⼈下达。”
《论语·宪问》君⼦乐与⼈同,⼩⼈乐与⼈异。君⼦同其远,⼩⼈同其近。
《易·同⼈·彖》⼩⼈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则穷通皆乐,未尝⼀⽇忘其君。
《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闻为⼈君者,在乎善善⽽恶恶,近君⼦⽽远⼩⼈。善善明,则君⼦进矣;恶恶著,则⼩⼈退矣。
《贞观政要》卷五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之交淡若⽔,⼩⼈之交⽢若醴。君⼦淡以亲,⼩⼈⽢以
绝。
彼⽆故以合者,则⽆故以离。《庄⼦·⼭⽊》天不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君⼦不为⼩⼈之匈匈也辍⾏。
《荀⼦·天论》。
2.求关于君⼦的⼀些名⾔或典故
仲尼⽈:“君⼦中庸,⼩⼈反中庸,君⼦之中庸也,君⼦⽽时中;⼩⼈之中庸也,⼩⼈⽽⽆忌惮也。”《礼记·中庸》
⼦⽈:“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
君⼦喻于义,⼩⼈喻于利。《论语·⾥仁》
⼦⽈:“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
君⼦固穷,⼩⼈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君⼦⽽不仁者有矣夫,未有⼩⼈⽽仁者也。” 《论语·宪问》
⼦⽈:“君⼦上达,⼩⼈下达。” 《论语·宪问》
君⼦乐与⼈同,⼩⼈乐与⼈异。君⼦同其远,⼩⼈同其近。《易·同⼈·彖》
⼩⼈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则穷通皆乐,未尝⼀⽇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闻为⼈君者,在乎善善⽽恶恶,近君⼦⽽远⼩⼈。善善明,则君⼦进矣;恶恶著,则⼩⼈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之交淡若⽔,⼩⼈之交⽢若醴。君⼦淡以亲,⼩⼈⽢以绝。彼⽆故以合者,则⽆故以离。《庄⼦·⼭⽊》
天不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君⼦不为⼩⼈之匈匈也辍⾏。《荀⼦·天论》
3.求关于君⼦的⼀些名⾔或典故越多越好~满意的话有追分求关于君⼦的
天⾏健,君⼦以⾃强不息。
君⼦爱财,取之有道。君⼦不可不抱⾝⼼之忧,亦不可不耽风⽉之趣。
——明·洪⾃诚君⼦不重则不威。——论语君⼦得时如⽔,⼩⼈得时如⽕。
——汉·刘向君⼦⽽不仁者有矣夫,未有⼩⼈⽽仁者也。——《论语·宪问》君⼦固穷,⼩⼈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君⼦浩然之⽓,不胜其⼤,⼩⼈⾃满之⽓,不胜其⼩。——明·薛萱君⼦和⽽不同,⼩⼈同⽽不和。——论语君⼦祸⾄不惧,福⾄不喜。——史记君⼦乐得其道,⼩⼈乐得其欲。
——礼记君⼦乐与⼈同,⼩⼈乐与⼈异。君⼦同其远,⼩⼈同其近。
——《易·同⼈·彖》君⼦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君⼦求诸已,⼩⼈求诸⼈。
——论语君⼦⼭岳定,⼩⼈丝毫争。——唐·孟郊君⼦上达,⼩⼈下达。
——《论语·宪问》君⼦泰⽽不骄,⼩⼈骄⽽不泰。——论语。
4.孔⼦的关于君⼦的名⾔
孔⼦⽈:「侍於君⼦有三愆:⾔未及之⽽⾔,谓之『躁』;⾔及之⽽不⾔,谓之『隐』;未见颜
⾊⽽⾔,谓之『瞽』。」
孔⼦⽈:「侍於君⼦有三愆:⾔未及之⽽⾔,谓之『躁』;⾔及之⽽不⾔,谓之『隐』;未见颜
⾊⽽⾔,谓之『瞽』。」
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不知天命⽽不畏也,狎⼤⼈,侮圣
⼈之⾔。
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
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君⼦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思温,貌思恭,⾔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5.有关"君⼦爱财,取之有道"的名⼈事例~
胡雪岩:有些钱不能赚⼀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和⼏个分号的⼤掌柜谈事。
谈到最近的⼏笔投资,胡雪岩绷着脸,教训起其中⼏个在投资中获利甚微的⼤掌柜,告诉他们下次投资时必须分析市场,不要贸然投⼊资⾦。胡雪岩话⾳刚落,外⾯便有⼈禀告,说有个商⼈有急事求见,前来拜见的商⼈满脸焦急之⾊。
原来,这个商⼈在最近的⼀次⽣意中栽了跟头,急需⼀⼤笔资⾦来周转。为了救急,他拿出⾃⼰全部的
产业,想以⾮常低的价格转让给胡雪岩。
胡雪岩不敢怠慢,让商⼈第⼆天来听消息,⾃⼰连忙吩咐⼿下去打听是不是真有其事。⼿下很快就赶回来,证实商⼈所⾔⾮虚。
胡雪岩听后,连忙让钱庄准备银⼦。因为对⽅需要的现银太多,钱庄⾥的不够,胡雪岩⼜从分号急调⼤量的现银。
第⼆天,胡雪岩将商⼈请来,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按市场价来购买对⽅的产业,这个数字⼤⼤⾼于对⽅的出价。那个商⼈惊愕不已,不明⽩胡雪岩为什么坚持按市场价来购买那些房产和店铺。
胡雪岩告诉商⼈说,⾃⼰只是暂时帮他保管这些抵押的资产,等到商⼈挺过这⼀关,随时来赎回这些房产,只需要在原价上再多付⼀些微薄的利息就可以。胡雪岩的举动让商⼈感激不已,他对着胡雪岩深深作揖,含泪离开了胡家。
商⼈⼀⾛,⼤家问胡雪岩,有的⼤掌柜赚钱少了被训斥半天,可这笔投资赚钱更少,⽽且到嘴的肥⾁不仅不吃,还主动给对⽅多付银⼦,这倒底是为什么。胡雪岩喝着热茶,讲了⼀段⾃⼰年轻时的经历。
“我还是⼀个⼩伙计时,东家常常让我拿着账单四处催账。有⼀次,正在赶路的我遇上⼤⾬,同路的⼀个陌⽣⼈被⾬淋湿。
那天我恰好带了伞,便帮⼈家打伞。后来,下⾬的时候,我就常常帮⼀些陌⽣⼈打打伞。
时间⼀长,那条路上的很多⼈都认识了我。有时候,我⾃⼰忘了带伞也不⽤怕,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为我打伞。”
说着,胡雪岩微微⼀笑:“你肯为别⼈打伞,别⼈才愿意为你打伞。那个商⼈的产业可能是⼏辈⼈积攒下来的,我要是以他开出的价格来买,当然很占便宜,但⼈家可能就⼀辈⼦翻不了⾝。
这不是单纯的投资,⽽是救了⼀家⼈,既交了朋友,⼜对得起良⼼。谁都有⾬天没伞的时候,能帮⼈遮点⼉⾬就遮点⼉吧。”
众⼈听了之后,久久⽆语。后来,商⼈赎回了⾃⼰的产业,也成了胡雪岩最忠实的合作伙伴。
扩展资料 “君⼦爱财,取之有道”出⾃明代佚名《增⼴贤⽂》:“⼦⽈:君⼦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纳之以礼。”是说君⼦喜爱钱财,但都是通过正当途径得来的。
守本分的妇⼥喜欢打扮,但都符合礼仪规范。春秋孔⼦弟⼦《论语》——⼦⽈: “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说: “富有与尊,是⼈们
所向往的,但是不⽤正当的⽅法得到它,君⼦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们所厌恶的,但是不⽤正当的⽅法去抛弃它,君⼦是不愿摆脱的。
君⼦离开了仁德的准则,怎么可以成就他的名声?君⼦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顿饭的⼯夫;在最匆忙的时候要与仁德同在,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 富与贵以其道得之,贫与贱以其道去之。
正所谓“君⼦爱财,取之有道”,这是⽿熟能详的⼀句话。富与贵,都想得到,如果每个⼈都以“仁”道得之,那最好不过了,这对于安贫乐道来说是⼀种进步。
“君⼦爱财,取之有道”的取财之道表现在:1、⾮分之财不可贪古⼈说:“清酒红⼈⾯,⽩财动⼈⼼”(语出清代西周⽣《醒世姻缘传》,是说酒使⼈脸红,钱让⼈动⼼。),说明财富吸引⼈之处。
中国⼈讲“不义之财莫取”,佛教也以“毒蛇”形容⾮分之财的危险。所谓“孰以显廉?临财不苟”,不是应得的财富,即使得到,也会惹来⽆妄之灾,所以⾮分之财不要妄求。
2、分内之财不浪费祖传的产业、所得的薪⽔,这都是分内的财富。分内的财富是⾃⼰的,可以⾃由运⽤,但是也不能任意⽀出。
战国荀⼦《富国》说:“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时斟酌焉。”(是说英明的君主,⼀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扩⼤⽣产,开拓财富来源,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
国家如此,个⼈也是。财富好⽐流⽔,流⽔⼀去不回头,⽤了⼀个就少⼀个,所以要量⼊为出,不必要的开销,就不能随便浪费。
3、劳⼒之财不⾃卑有的⼈不喜欢⽤劳⼒赚钱,觉得劳⼒的⼯作卑贱⾟苦,收⼊微薄,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事实上,孔⼦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语出春秋孔⼦弟⼦《论语·⼦罕》,是说我⼩时候⽣活艰难,所以会⼲⼀些粗活。)⼀个⼈即使担任清洁⼯作、在家⾥做代销、送报纸、打零⼯……以此贴补⽇⽤,养家糊⼝,这是⾟苦所得,虽然是⼩钱,却是光明正⼤,坦坦荡荡,更加难能可贵,理所应得,不必为此⽽感到⾃卑。
4、智慧之财不荒废有的⼈⽤⾃⼰的智慧、技术、能⼒来获得财富。⽐如刻⼀个图章、设计⼀栋建筑、画⼀幅图画、发明新的专利,其所获得的财富,可能⽐别⼈薪。
6.有关君⼦的名⾔警句
●君⼦之⼼不胜其⼩,⽽⽓量涵益⼀世(清·⾦缨)●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君⼦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则必有所忍(宋·苏轼)●君⼦不重则不威〈论语〉●君⼦有终⽣之忧,⽆⼀朝之患也〈孟⼦〉●君⼦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君⼦祸⾄不惧,福⾄不喜〈史记〉●君⼦不可不抱⾝⼼之忧,亦不可不耽风⽉之趣(明·洪
⾃诚)●君⼦于细事未必可观,⽽才能⾜以任重;⼩⼈虽器量浅狭,⽽未必⽆⼀长可取(宋·朱熹)●君⼦与君⼦以同道为朋,⼩⼈与⼩⼈同利为朋(宋·欧阳修)●君⼦⼭岳定,⼩⼈丝毫争(唐·孟郊)●君⼦之为利,利⼈;⼩⼈之为利,利已(明·⽅孝孺)●君⼦之交淡如⽔,⼩⼈交⽢若醴.君⼦淡以亲,⼩⼈⽢以绝----〈庄⼦〉●君⼦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位;⼩⼈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所不为(宋·胡宏)●君⼦以道德轻重⼈,⼩⼈以势轻重⼈(清·宋缍)●君⼦乐得其道,⼩⼈乐得其欲〈礼记〉●君⼦务知⼤者远者,⼩⼈务知⼩者近者〈左传〉●君⼦有容⼈之量,⼩⼈存忌妒之⼼●君⼦扬⼈之善,⼩⼈扬⼈之恶(唐·吴兢)●君⼦求诸已,⼩⼈求诸⼈〈论语〉●君⼦泰⽽不骄,⼩⼈骄⽽不泰〈论语〉●君⼦挟才以为善,⼩⼈挟才以为恶〈通鉴〉●君⼦得时如⽔,⼩⼈得时如⽕(汉·刘向)●君⼦暇豫则思义,⼩⼈暇豫则思邪〈阮⼦〉●君⼦和⽽不同,⼩⼈同⽽不和〈论语〉●君⼦⼩⼈,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宋·朱熹)●君⼦⼩⼈趣向不同,公私之间⽽已(宋·朱熹)●君⼦浩然之⽓,不胜其⼤,⼩⼈⾃满之⽓,不胜其⼩(明·薛萱)。
7.有关君⼦的名⼈名⾔
◆君⼦不器。
——《论语·为政》◆君⼦以经纶。——《周易·屯·象》◆君⼦贞⽽不谅。
——《论语》◆君⼦以同⽽异。——《周易·睽·象》◆君⼦以虚受⼈。
——《周易·咸·象》◆君⼦以懿⽂德。——《周易·⼩畜·象》◆君⼦所其⽆逸。
——《尚书·⽆逸》◆君⼦以⾃强不息。——《周易·乾·象》◆君⼦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君⼦以⽴不易⽅。——《周易·恒·象》◆君⼦以反⾝修德。
——《周易·蹇·象》◆君⼦以惩忿窒欲。——《周易·损·象》◆君⼦以致命遂志。
——《周易·困·象》◆君⼦以劳民劝相。——《周易·井·象》◆君⼦以居贤德俗。
——《周易·渐·象》◆君⼦以朋友讲习。——《周易·兑·象》◆君⼦以⾃昭明德。雨天的故事
——《周易·晋·象》◆君⼦以申命⾏事。——《周易·巽·象》◆君⼦以治厉明时。
——《周易·⾰·象》◆君⼦以正位凝命。——《周易·⿍·象》◆君⼦以恐惧修省。
——《周易·震·象》◆君⼦以反⾝修德。——《周易·蹇·象》◆君⼦以赦过宥罪。
——《周易·解·象》◆君⼦以振民育德。——《周易·蛊·象》◆君⼦以饮⾷宴乐。
——《周易·需·象》◆君⼦以作事谋始。——《周易·讼·象》◆君⼦以容民畜众。
—《周易·师·象》◆君⼦以⽴不易⽅。——《周易·恒·象》◆君⼦以折狱致刑。
——《周易·丰·象》◆君⼦以议狱缓死。——《周易·中孚·象》◆君⼦以⾮礼弗履。
——《周易·⼤壮·象》◆君⼦以类族辩物。——《周易·同⼈·象》◆君⼦以永终知敝。
——《周易·归妹·象》◆君⼦忧道不忧贫。——《论语》◆君⼦周急不继富。
——《论语》◆君⼦不以私害公。——汉·韩婴◆君⼦不重则不威。
——《论语》◆君⼦思不出其位。----《论语》。
8.关于孔⼦的名⾔和关于这条名⾔的故事
【原⽂】:论语中的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译⽂】:孔⼦说:“学了,然后按⼀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快乐吗?⼈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吗?”
【解读】:本章乃叙述⼀理想学者之毕⽣经历。“学⽽时习之”,乃初学之⽂,为⼀境;“有朋⾃远⽅来”,则成学后事,为⼆境;最后⼀境,本⾮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进所得。以⼈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
是⼈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圣⼤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的社会;⼈,是社会的⼈。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充实⾃⼰。求知为⽤,要⼴泛地与志趣⾼洁的⼈交流,在实践中修正⾃⼰,提⾼⾃⼰,形成能⼒。但这仅仅是“⼈”,⽽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的最⾼层⾯。“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教育思想中树⼈的标准,才能符合孔⼦的⼈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才的标准。正如⽑泽东所说:“这才是⼀个⾼尚的⼈,⼀个纯粹的⼈,⼀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个有益于⼈民的⼈。”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对学⽣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把⾃⼰最基本的读书和做⼈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不期⽽⾄,远道⽽来,⾼兴之情,⽆法形容;君⼦的标准之⼀即是别⼈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的体会。先说第⼀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法形容和控制。⽐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落,渐渐被时光冲淡,⼀天因某种机缘⼜⼀次含英咀华,烂熟在⼼时,朗朗在⼝时,何⽌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的感动和感恩。是在过去的⽇⼦⾥认识了这些⾼贵的朋友,才⾄⼼灵重新弥漫似曾相识的快乐,何⽌?每每这时,我就会产⽣创作的冲动和喜悦。更何况,夫⼦讲的“习”,不仅包括诗,还包括礼、乐、射、御等等当时贵族⼦弟要学习的六艺呢!古语云:“⼤丈夫当建功⽴业”。夫⼦的弟⼦很多是在实现孔⼦的施政纲
领的。《论语》⼤多教⼈要积极出世,这和《⽼庄》迥然有异。更何况“学⽽优则仕”呢!古⼈读书,胸怀天下,因⽽在这种情境下,夫⼦之话,万古不移。
第⼆条,“⼈⽣得⼀知⼰⾜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终究是⾛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命⽆疑在社会和他⼈的碰撞中被⽆形地伤害。即便⼈⽣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可阻挡的时光⽆情地伤害。慢慢⽼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出⽣就注定了这种趋势。于是,在⽂学艺术领域,超越⽣死,追求永恒成了不⽼的表现母题。⽐如《浮⼠德》、⽐如《夸⽗追⽇》、《精卫填海》等等。⽽终究以英雄式的悲剧震撼⼈⼼。既然⼈⽣就是如此,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天不请⾃到,你会做何感想?不⼿舞⾜蹈才怪。
第三条,⾃⼰被别⼈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与⼈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在了解之前⾃⼰不愠
恼,难道不应该吗?如果⾮要⼈了解才能达成⾃⼰的愿望,那就他,让他了解。如⽆伤,⼈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愠恼,我觉得是庸⼈⾃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