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情分析
大荆小学闵亚航
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要学得扎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松懈,成绩就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要老师们抓住三年级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们克服难点,理顺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习的难点在哪里,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一、针对本单元每篇教材的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包括了多种文体:
1.第二次接触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一首歌曲的歌词,由著名作词人乔羽先生填词。这首歌描绘了一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荡舟欢歌的情景是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共情的,但是歌词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中很少运用的。
2.《学会查“无字词典”》,虽然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塑造比较简洁质朴,但人物对话内蕴丰富,重在引导儿童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比较关注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但是不容易迁移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中来,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3.《山行》《枫桥夜泊》为古代名诗,诗中不仅描写着动人的秋天美景,更潜藏着浓浓的思绪,物我两相知。诗人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体会得到,因此如何穿越时光的隧道,与诗人建立共情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之中要讲求策略和路径,帮助学生进入诗人内心,体会他们的情绪情感。
4.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体。这首诗以小见大,写了大树之美和叶子之美,再由树
和叶想到人,告诉人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诗既是诗歌也是散文,这种原本属于成人的自由的文体具有缘情体物的特点,如何让儿童在朗读中逐步贴近文心,认识事物,又通过朗读来品出诗韵诗情是教学的难点。
另外,练习中的处处留心与第二课内容相呼应,重在让儿童从生活中学语文,通过联系画面理解词语以及通过词语想象画面,打通生活与语文的任督二脉,建立生活大语文的概念。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重在品味童趣。
《习作1》与本单元的课文一脉相承,要求学生将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是在引导学生生活即写作,写作就是表达生活。写作并不是险滩畏途,而是自由地快乐地记录生活,描述生活。“乐于书面表达”是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说,快快乐乐地写。
二、本单元最难掌握的及易混淆的知识。
1.掌握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冒号、引号的用法;
2.在古诗的诵读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了解散文诗自由表达的特点。
三、突破难点,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1.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冒号和引号的使用。
对话中前引号前的标点符号,根据提示语(对话中提示说话的人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心理等的话)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提示语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提示语在前,提示语下(前引号前)用冒号。
②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下用逗号,有时也可用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但提示语下用句号,表示两组引号内是同一说话人,但不是同一话题。
③提示语在后,提示语下用句号。
④提示语省略。这是在上下文里对说话人交代得很清楚,不至于引起阅读障碍的情况下,使行文简洁的一种手段。
对话中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都在引号内,一般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2.如何与古代诗人建立共情?有五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音符无界的歌唱
众所周知,古诗的语言很美,最直观的就是它的音韵美。古诗是人类最早的歌唱,无论是“哎唷、哎唷”的号子声,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唱,但凡是诗,读来都是琅琅上口,自然而然地产生音乐感,如果投入其间自由哼唱更会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在教学古诗时,字尾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中平仄相对,充分体现出语言的情韵美。于是初次接触古
诗,不用讲解,没有分析,首先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大家反复诵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合同桌对诗,表演读,和着悠扬的鼓乐吟唱……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同样它也没有时代的区别。无论是古代乐府的“宫商角徵羽”,还是现在“哆来咪”都是心灵自由的歌唱。在这古今中外共有共同的语言里,孩子们感受到作为人“类”的欢愉。
第二把金钥匙——思接千载的想象
想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曾大胆断言:“没有想象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的确如此。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不简”,往往一个字里就是一个春秋,一个感叹里就是一世的情愁。真可谓,字字珠玑,充满想象的空间。
且不说比《诗经》更古远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短短八个字就生动反映了当时部落人狩猎生活的全部,作为古中国最具艺术价值的古诗,可以说在文字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任一个西方国家的文字都无法取代和译就的。想象“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想象“对愁眠”的情,是走进诗人的好方法。
第三把金钥匙:情景交融的体验
我一直以为“天人合一”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世间一个自然,心中一个自然,只有达到情景交融,才能体
验到物我两忘的诗意人生。诗与画是相通的,所以才有了绝世奇才大诗人大画家王维,情景是交融的,所以才有了传世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崇尚诗教的第三个法宝就是来到诗人的他时他境,随着他的诗文,抬着他的双脚,用上他的眼睛,去观望这个世界,这兴许就是席勒所说的“审美移情”。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幸福着你的幸福。”读一首诗就是和诗人作一次深情对望,悟一首诗就是和诗人的一次水
融。
第四把钥匙:脱口而出的享用
很多成年人都曾有过这样兴奋的体会,汗水淋漓地爬上泰山之巅,便会有吟诵“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晚间过渡口,一轮明月在江畔升起,不由感慨“海上明月共潮生”;初春的早晨你百无聊赖倚在窗前,一阵轻风拂过,门前的河水闻风而动,你恍然明白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水”的含韵。
对于诗歌我们恐怕不能只停留在物用价值上的使用,心领神会的引用上,更多的应当是心神愉快的享用。
第五把金钥匙——我手我心的表达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所以这第五把钥匙——写诗。让学生走进秋日里,也去“行”一次,也去“愁”一次,就真的跟诗人的情绪对接上了。
3.在诵读中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哆来咪歌词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感受到诗人表达在变,长短在变,节奏在变,这些与古诗或者歌词是不完全一样的感受。主要的方法有:①抓住关键来朗读;②边想象画面边读;
③转换角来读;④联系生活实际来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