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摘要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十分明显可见金庸受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很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一部分主人公是有为国为民积极强烈的入世精神的儒侠和一部分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间的道侠。读者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为其中极副个性的人物形象所倾倒我想这些生动鲜明的形象正是金庸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关键词儒道侠影响正文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是因为他不仅有讲述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这使他的小说不仅有十足的武侠味而且有十足的书卷味。他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还是儒和道。可以说道学及儒学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人一方面受儒家影响关注现实人生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率真任性想象丰富情调浪漫不能说与道家无关。儒侠先说儒家代表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郭靖是金庸笔下一个平实可信充满阳刚之美的侠义英雄。他出身于忠良之家可是郭靖还未出生家中已遭不幸父亲郭啸天被与金人勾结的南宋官府害死母亲被迫流落蒙古。苦难中出生的郭靖年幼只是一个呆拙愚笨、到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傻孩子。可是就是这个在大漠深处长大的傻乎乎可怜巴巴的孩子最后成了刚正不阿、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郭靖外表长的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内心善良仁慈诚实憨厚。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具有多重内涵他对国家忠诚执着对朋友义重如山对师傅敬若神明对爱情忠贞不渝等等。当然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尽忠报国。这也是他成为万民称颂之侠与一般江湖游侠的根本区别。郭靖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自勉处处以国家民族利
益为重成吉思汗曾有恩于郭靖母子而且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勒情同手足但是当成吉思汗想要侵吞大宋国时郭靖立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成吉思汗反目成仇。郭靖明知蒙古铁骑天下无敌南宋难以自保却抱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誓死与危城共存亡最后在襄阳壮烈殉国。郭靖生活于南宋中叶之后那是一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 的时代中国老百姓最崇尚
的英雄品质是铁肩担道义为国为民大仁大勇。从朴实平凡中升华出来的郭靖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充满悲壮美的侠义英雄。郭靖充满儒侠之气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二、强烈的积极的入世精神关心现实世界。三、以义为上的价值观念和由此行成的崇高人格气节。四、对仁爱思想的表现等等。首先郭靖从小生长于蒙古荒漠大漠的文化习俗及郭母的教养较深的影响于他。他的身世经历符合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的观念。其次他的性格愚钝符合孔子的“木讷近人”的论断为了大宋民族利益尽心竭力死而后已“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则突出了他宝贵的儒家精神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再次小说中“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得到《武穆遗书》此乃儒家人格的就教科书他练降龙十八掌此乃符合《周易》文化精神的武功这种武功与人格的统一就构成了富有文化意味的完整的大侠品格。①在儒家的文化视阈内家与国之间同构同质没有天然的鸿沟。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儒家不仅要求人们把施用
于家的伦理情感施用于国而且强调要真正的献身于国也就是说如何取舍个人在“国家”与“家庭”这两个社会层次中的正确位置是儒家文化传统判断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尺。在《神雕侠侣》中郭靖的女儿郭襄被金轮法王抓住绑在高台木柱上逼郭靖投降
就范。郭靖答到“鞑子若非惧我何须与我小女儿为难鞑子既然惧我。郭靖有为之身岂肯轻易就死又对郭襄说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②神雕侠侣中写杨过为其父亲报仇却一次又一次的被郭靖夫妇国事为先所感动深责自己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后来知道父亲的为人和死因更是惭愧无地。直到倚天屠龙记中提到一句郭靖夫妇终于死在襄阳围城之役城破人亡郭靖这一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儒家大侠的光辉形象才最后塑成。其他象《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主人公亦都是儒家。仁者爱人这是善良人性的一种核心如果剔除儒家思想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那么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最值得我们认同和继承的道德准则金庸小说中的绝大多数主人公都具有这一品质包括无意为侠的狄云张无忌石破天。道侠道家思想对金庸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小说人物生活态度的旷达超脱适性得意。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掌门人创始人张三丰的形象无疑是金庸小说中的最突出的道士形象。他清虚自守圆融无碍慈善为怀而又不是遗世独立。他的个性随和宽容开朗幽默机智呈现出大家风范金庸写出了他的武学  3 宗师的大气。在《神雕侠侣》结尾处他虽是少林小厮但气度不凡已初露端倪。到了倚天屠龙记中他的师傅觉远死后逃出少林的他终不愿寄人篱下而要自立自强的选择更是进一步奠定了他的大宗师形象的基础。到武当山之后修炼多年“
仰观流云俯仰流水哈哈一笑终于悟出一门特异功能的奥妙。他的清明澄净的智慧和静慕高大的人格会赢得人们的恒久思慕。张三丰可说是道家的理想人格游乎四海之外齐物我齐生死。当他的徒弟张翠山为与天鹰教的殷素素成婚而不安时他却说“天鹰教又怎么样翠山为人第一不可心胸狭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小瞧了。这正邪二字原本难分。”《倚天屠龙记》第十回对于世间画地为牢囿于一己一派的狭隘观点张三丰看的极为透彻。在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极易展示人品的高下。当死亡的威胁降临时张三丰不仅视死如归而且还能自我反省继续思道。赵敏率领蒙古骑士侵扰武当其时余岱岩残废其余人下落不明他自己身负重伤不由吟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并且忽然醒悟”说来文丞相也不免有所拘囿但求我自丹心一片管他日后史书如何写《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这种精神实是俯仰天地得到深矣。另外作为道家文化象征的老顽统周伯通晚年练成了左右互博术和空明拳法杨过在经历了人事惨变之后悟出了黯然销魂掌法。其实这与其说是武功不如说是人的心灵情感的外在宣泄是人们生命的外化形式。在这里武功与人的生命相互融透武功就因此升入了文化本体。在道家之侠而言人性属于自然循自然之道率性而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个性自由与人格自由。又如小说人物形象“九指神丐”洪七公的豪爽热忱全无伪饰东邪黄药师的洒脱超逸偏于乖戾令狐冲的狂放不羁笑傲江湖狄云张无忌的躲开污浊遁世而居他们都是独立的树而不是依附的藤萝。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摒弃“权势”“ 威福” “玉帛”之类的世俗的旧观念追求自由自在合乎天性的生活连已经继承了帝位的段誉最后也走上了出家之路。凡此种种无不寄托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儒道合流其实金庸小说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各部小说中都有体现只是侧重点不同中国人是儒、道两家思想两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儒家重“社会本位”道家重“
自然天性”。中国文化有“儒道合流”的历史因而产生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观。陈墨说这种人生观可以一分为二“兼济天下”属于儒家“独善其身”则属于道家。真正的儒家之侠即使穷也想要“兼济天下”的这叫不坠青云之志真正的道家即使是达也首先要“独善其身”这叫洁身自爱往往全身而退有意归隐。在道侠而言真正实现个
性自由人格自主而用之以“替天行道”那也是与儒家之侠殊途同归。③金庸小说中人物多具有儒家的入世思想。他们对沉重的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经世济民一旦理想达到或破灭便往往有入世转为出世。金庸笔下4 也写了许多具有有道之至情至性的人物。他们率性而为行侠仗义生命可以牺牲但决不做官府鹰犬他们我行我素具有浓重的个性主义彩。相安则遁世世乱则侠义与儒侠“殊途同归”。金庸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不管是儒侠还是道侠到最后总会发展到最高境界。比如说杨过发展到最后起先是用铁剑后来用木剑最后根本不用剑还有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剑最后目的竟是要把学来的剑法都忘掉师徒两人练剑的时候张三丰一再问他“你忘
掉多少啦”总之是最后要把剑招统统忘掉。《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最后的“独孤九剑”也是没有招数的。甚至是陈家洛也是看了庄子后悟出来了一种道理达到了武功的最高境界。这都是不约而同的受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一般哲学家都认为人生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淡忘天人合一人于物融为一体。所谓“无为而治”其实也是这种理想境界之一这是种很可爱的境界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希望
主角的成功也是如此”。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他们的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私人之际即《汉志》所云“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弛说联合诸侯。”其中所谓“九家之术”即包括儒道两家在内儒家归本于伦理道家归本于自然皆自成体系独立为家他们相互争斗相互吸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入世与出世也就自然和谐的统一在金庸所构筑的世界中。达成这种和谐的原因与儒、道各自的思想特质有关儒家的主张较过于强调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和作用诸如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一句话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然而人在茫茫的宇宙中总会显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于是当客体和主体发生强烈的冲撞而变得无能为力时道家却以超然自适清净无为的生存方式承认了生命本题的内在价值。这样便有入世济世转为消极的出世避世。这就是金庸笔下的诸多人物由儒而道的原因之一。就向张无忌无力支撑整个明朝只好将权力交于朱元璋自己和赵敏过悠闲快乐的隐居生活。在金庸的笔下入世与出世都作为一种理想的人生方式而占有独尊的艺术地位。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灵魂儒家与道家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作品中是儒侠的为国为民积极入世和道侠的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然而因为儒道的完美结合同样也存在着由儒而道的大侠也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金庸小说人物的人性美才会使金庸的小说历久弥新百读不厌。参考书目《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版  5 《倚天屠龙记》金庸著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版《神雕侠侣》金庸著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版《射雕英雄传》金庸著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版注释①冷成金《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的本体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6
母子情侠月②陈墨《金庸小说人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第20页23页③陈墨《金庸小说人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第20页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