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4作者简介:王磊(1975-),女,硕士研究生,琼台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基于OBE理念的高等师范院校线下一流声乐
课程创建
王 磊
摘 要:高校的课程作为影响学生专业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载体,其建设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声乐课程是高师音乐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对音乐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重任,由于其课程特点,目前多数的课程采用线下教学的形式。OBE理念为高师声乐的教学给出了方向性的引导,在此背景下的声乐一流课程建设,必然要体现成果导向的设计宗旨和精神。围绕着这两个关键问题,寻创建的路径和方法,是本文重点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OBE理念;高等师范院校;一流课程;创建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OBE 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其基本思想是让所有学习者都获得成功(Success for all),这个理念是由美国的教育家斯派迪(William G. Spady)在1982年提出,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现在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前国际主流的教育改革理念。在我国,目前OBE 理念也已逐步融入各学科教育,成为的主要的教育理念之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专业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声乐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本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主干课程地位,对培养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流课程必然要求课程内容充实丰富、章节内容之间关联有序、逻辑性强,节奏合理。但这是需要精心设计的,而且课程亦是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和保证,所以必须加强课程建设。
由于OBE 理念的内涵,决定了教育者在对学习者开展教育之前,要对学习者完成学业时应具备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和设想,在教育活动开展时,要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保障学习者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结合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及标准,对OBE 理念下的声乐一流课程的内涵进行解读,领悟其指导精神和整体要求,并在其指导下持续加强对声乐教学的研究、不断对声乐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对加强课程
建设既是抓手亦是很好的切入点。本文以线下一流课程的创建作为对
象展开探讨。
一、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线下一流课程的特征及内涵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音乐专业和声乐课程的内涵、特点,对声乐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特征及内涵要求概括如下:
(一)以面授为主要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
由于声乐课程是以技能表现为主要特征,课程包含声乐基础理论、发声技能与技巧、不同类型作品演唱与处理;涵盖声乐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应音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对专业技能课的整体要求。因此需要以大量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和作品的研磨、实践排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列科学方法对学生的科学发声状态和演唱技能进行训练,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贴合因材施教、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特点。所以以面授为主的线下课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力保证。
(二)课程目标符合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师范类高校中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学院,师范类的声乐课程目标可以从专业性、教学性、审美性三个方面进行定位和体现,赋予学生基本演唱、教学、
98
音乐教育
美育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描述的准确、具体,使之既符合声乐课程的培养规律,又对应国家、高等师范行业、音乐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并符合校情、学情。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声乐课程思政、专业融合建设
一流课程构建的要求中对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举,学科交叉与科技融合”有明确的要求。声乐课程在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发展对于社会文化及教育进步、激发“文化自信、艺术创新”和“文化兴国”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课程在目标构建时将坚持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思政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追求声乐艺术的决心和态度,培养创新思维,培养艺术和教育的情怀和理念作为声乐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二、OBE 理念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线下一流课程的原则
(一)体现OBE 的核心理念
1、在充分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充分考虑师范专业和声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做好思维定位,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针对以往教学中教师主导型课堂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2、遵循声乐教学规律,结合专业特点,强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将“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列入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大纲中,并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结合师范院校的核心特点
师范院校的核心特点是“身正为师、学深为范”。对于音乐专业“能示会范、能演会教”的综合能力应是主要培养目标。声乐课程要逐步从注重声乐演唱的单一目标,过渡到建立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培养良好的歌唱和教学能力的多重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师范性质、音乐专业的特点和声乐学科的前沿性与时代需求,体现多学科融合思维,反映中小学音乐教育行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成果,思政内容方面在对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专业训练、素养的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解决好歌唱理论知识讲授、构建声乐技能训练体系的同时,穿插美育与德育的元素,坚持将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把声乐知识传授、演唱能力提升、价值素质塑造有机融合。
(四)体现线下一流课程的核心要求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注重“主导与中心”关系的调整:“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与学的僵化方式亦发生改变。打破传统声乐课堂教师“自己讲”、学生“照着唱”的状态,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注重训练学生对声乐演唱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申辩式思维能力。
2、在教学工具的选择上,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选择运用合适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线上工具为线下所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体现教改教研成果。
3、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讨论式、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并举,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有效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活动。
三、OBE 理念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线下一流课程的创建
(一)组建授课教师团队,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组建专门的团队领导小组,分工协作,责任到人。以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相应的声乐课程开发、评价制度;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声乐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实践工作,促进实践性教学。
(二)做好课程目标定位
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统领下,结合校情、院情做好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如笔者所在学院的课程目标定位:通过课程教学,构建符合本地方中小学师资要求的、融歌唱知识、能力和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美育于一体,能站稳讲台、唱响舞台,还能进行节目编创的全面素质体系音乐人才培养平台。
在这个课程目标设定中,围绕专业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强化演唱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双基能力”,解决教与学中整体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具有“精通音乐、传承文化、引领价值”的特征。
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则是围绕综合体现音乐专业和声乐课程特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环节等的几大方面展开,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程内容重塑1、内容模块化
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作用,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声乐基
础理论知识、歌曲演唱技能要点、声乐作品内涵与文化拓展、
99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4艺术赏析与美育提升等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教学设计,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在作品部分,可以通过对零碎的曲目进行归类,并在每一类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目进行汇编,以提升内容在难度、深度与广度方面的要求。
2、实行分层教学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建立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和实践计划,并逐步实行分级教学:如在本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学中,可以以学生掌握声乐发声、演唱的一般原则、方法、过程与技术为主,教学内容更具基础性;在中级阶段,侧重于作品的处理、应用;在高级阶段,可以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专业优势,加入创新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契合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升的要求,同时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3、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将思政内容通过直观的演唱演出或作品赏析、教学沙龙、音乐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轻松灵活的展现效果,融入教学全过程,使专业教学与品德教育同向同行,既注重科学性,反映学科的先进理论,又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实现教学目标的与成效相一致。
(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理念上,围绕和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这三点进行。未来的音乐教师应该是多能一专、五项全能的融通型人才,除了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逻辑化的整理和有设计地整合,促使他们的在表达、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步提升,以从多角度、多元化地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创新、融入多种教学法,如:示范法、体验法、角扮演法、演示法等,学、唱、演、教四位一体化教学,将“舞台与讲台”相结合,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建立多维、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考试评价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其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情况,检验已经取得的、既定的学习成果是否牢固等。基于学习成果的三个重要特点,考核评价与所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的契合度越高,评价越接近真实和有效,才能更好体现评价考核的价值。
声乐教学在具体操作中方式可以多元化、评价手段恰当,在具体措施上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如除期中期末考试外、把实践演出、比赛、实习试讲、微课制作等都纳入考核范围;二是积极探索考试改革,建设一套科学、规
范、严格的考试制度:如拓展考试的方式、增加考核曲目的数量和类别、分层次建设考试曲目库等,为考核效果建立充分的保障措施;三是建立过程性动态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介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把每次上课、实践的情况都予以评价和记录,最终生成综合性评价。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主动探索应用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线下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引入通用型信息技术介入或专业类的声乐APP 等工具的应用,增强学习效果、开展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七)建设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丰富教学资源1、筛选国家规划教材、本学科前沿性精品教材,开发反映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自编教材、补充多媒体电子教材、引进多媒体教学光盘,分类设立中外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民族民间歌曲、影视经典歌曲、歌剧选段等教学曲目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声乐课程教学材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2、结合声乐教学资源(包括优秀参考书系列、优秀教学课件、优秀网络资源、学习案例、学生作品精选、优秀的教学设计等)和素材资源(包括与声乐学科相关的视频、音频、APP 软件、各类录音、光盘等)一起构建、形成一个高效方便、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结 语
课程建设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规划及实施,才能最终达到一流课程的标准和目标,近年来,各学科在进行一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都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声乐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建设意义不言而喻。尤其在OBE 理念和师范性质的框架下,更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建设特点,总结建设中的点滴经验,为达到整体课程一流化推进的目的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张建化.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J].当代音乐, 2019,(02): 44-46.
[2] 罗娟.新媒体视域下高师声乐课程教改探索[J].大观(论坛),2022,(10):141-143
[3] 杨柳.“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22,(05):28-30.
[4] 刘婷婷,余雨,陈伟.基于OBE 理念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23,(0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