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杰中医师分享:失眠的分型论治
失眠的分型
1、瘀血失眠:以难以入睡,恶梦纷纭为特征,常舌晦暗,或舌下脉络粗紫曲张,血府逐瘀汤主之,三七粉常服之。
2、痰浊失眠:以口腔粘腻,苔厚腻为主要特征,涤痰汤、温胆汤、礞石痰丸等,随证予之。
3、湿浊失眠:以脉濡、苔腻、口腔粘腻,大便粘滞为主要特征,以苍术平胃散、三仁汤等,随证予之。
4、水饮失眠:以舌体淡嫩胖大,苔水滑为主要特征,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猪苓汤等,随证予之。 
5、食积失眠:以胃脘痞胀,嗳腐吞酸,口臭为主要特征,保和丸、半夏泻心汤等,随证予之。   
6、虚烦失眠:以舌尖红,小便赤黄,胸膈不舒,心中莫名烦闷为主要特征,栀子豆豉汤主之。 
7、实火失眠:以舌边尖红,脉数有力,烦躁易怒为主要特征,大黄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等,随证予之。   
8、血虚失眠:以或能正常入睡,但多梦易醒,易早醒为主要特征,酸枣仁汤主之。
9、阴虚失眠:以舌红少苔,脉细数,腰酸耳鸣,口渴咽干,喜冷饮为主要特征,黄连鸡子阿胶汤,大补阴丸,天王补心丹等,随证予之。 
10、阳虚失眠:以舌淡脉沉,形寒肢冷为主要特征,虽不得眠,但不大烦躁,思维清析。 
11、脏燥失眠:以脉细数,悲伤欲哭为主要特征,甘麦大枣汤主之。
12、百合病失眠:百合地黄汤主之。
13、心脾两虚失眠:以食少乏力,多梦心悸为主要特征,归脾汤主之。
14、阴阳两虚失眠:舌淡红,脉沉细,心烦多梦,健忘耳鸣,小便清长,足冷畏寒,肾气丸,二仙汤予之。
15、表症失眠:失眠之前不久,曾经外感,现或微感头痛、或周身微感酸楚,或稍恶寒,治当解表,麻黄汤、桂枝汤等,随证治之。
---------------------------------------------------------------------------------------------------------------------
失眠症从舌论治:舌红者,多按阴虚火旺论治;舌淡者,多按水饮痰湿论治。
失眠症从症论治:失眠的根源,有时不在失眠本身,而在于其他病症,如:胃胀、胸闷、纳呆、肋胀、烦怒、惊悸、悲哭、便秘等。
问:通常情况下,阳虚者多精神萎糜,昏沉嗜睡,为何阳虚也能导致失眠?
答:阳入阴则睡,阳出阴则醒,人之睡眠,取决于阴阳之运行融合。阳弱,不能入阴,以至阴阳不能相和,故失眠。
问:表症与失眠有何关系?
答:气之运行,升降出入。卫气本当出表入里,往来自如。若受外感,邪客经络,卫气受阻,不能入内,则阴阳不交,故失眠。
彻夜不眠问:水饮、痰、湿、瘀、食积、便秘等,何以导致失眠?
答:实邪阻遏,脉络不通。经脉者,内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乃气血运行之通路。经脉“短路”,气血失常,故可致失眠。又:实邪内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上逆,扰乱神明,故不寐
《失眠案例》
一、瘀血失眠:
1、章真如医案:某患者,男,35岁。因出差赶班误点,而办事迫在眉睫,势不可耽误,心急如焚,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得不到休息,入夜不寐,辗转反侧,苦不堪言,彻夜不能合眠。第二日事情办妥,仍不能入睡,虽服大剂量及其他安神中成药,日夜不得稍安,举言若狂。诊时其脉细数,舌暗红少苔,目赤胞浮,精力疲惫。辨证为心情过激,气血怫乱,以致气滞血瘀、神不守舍,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生地lOg,当归lOg,赤
芍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8g,柴胡8g,枳壳8g,桔梗10g,牛膝lOg,生甘草8g,珍珠母20g,嘱服3剂。服第一剂后数小时,自觉头部有窍通血行的感觉,午后能迷糊睡2小时,醒后精神为之一爽。第二天再服1剂,入夜则安然入睡。第三夜,睡眠居然恢复正常,并述药中似有麻醉剂,而比麻醉剂药更有效的感觉,按原方再进3剂而愈。《来源:中医杂志1990-9-5》
2、患者,女,42岁,教师。1996年10月初诊。近4年来,患者反复失眠,入睡困难,每晚睡眠仅3~4小时,有时彻夜不眠。曾服镇静安神之中两药物,疗效均不佳。患者面黧黑,每日头目昏沉,记忆力明显下降,精神疲惫不振。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涩。诊断:失眠。辨证:瘀阻脉络,心神失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养神。处方:血府逐瘀汤。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lOg,川牛膝10g,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生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渐能人睡,睡眠好转,仍脉涩,舌质紫暗。继服5剂后已能安睡。 《医林改错》指出:“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3、徐景藩医案:窦某,女,46岁。2002年2月23日初诊。彻夜不寐,心乱如麻,咽中疼痛,
胃脘不适,腹中隐痛。既往有反复失眠病史20余年,常服中西药,症状未除。去年因胃脘痞胀隐痛服中药好转。原有胃疾,去年两度胃镜示浅表性炎症,肠镜阴性,B超无异常。去年9月右侧副乳手术,12月出现皮肤增厚,11月B超发现卵巢1.4cm增高的回声,情绪紧张。舌淡红,苔薄白,诊脉小弦。诊其为:气滞血瘀之不寐(失眠)。患者绝经两年,情志多郁,胃脘隐痛乃气滞血瘀、肝胃不和之证候。拟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炒当归10g,赤芍10g,炒川芎6g,生地12g,柴胡6g,枳壳10g,炙草5g,桃仁10g,红花6g,桔梗5g,土牛膝10g,百合30g,莲子心5g。水煎服,每日l剂。嘱晚上服头煎,次日中午服二煎。服药7剂,夜间能睡2~3小时,咽痛不著,胃脘隐痛,口干苦,徐老认为,患者原有胃疾,治参理气和胃,加香附、佛手、黄连又服药二周,失眠显著改善,能睡5小时左右,仍有心烦、胃脘隐痛,改投理气和中,宁心安神善后巩固,继续服药半月,失眠、胃脘隐痛基本痊愈。
二、痰浊失眠:
1、张琪医案:某女,产后10余日不寐,烦躁不宁,诸治罔效,用只能朦胧两小时,察其舌苔干厚,脉象滑而有力,体素丰腴。审证求因得之于难产,又与其爱人生气,恐惧
与恚怒情志之变,结合脉证分析为气郁生痰动火,痰热胶结,内扰心神,以致烦躁不寐,遂予滚痰丸变为汤剂,拟方:大黄10克、黄芩15克、沉香15克、青礞石25克,水煎服。服药2剂大便稍利,夜间稍静,小有躁动,继而用滚痰丸、大黄加至15克合导痰汤,服3剂,大便通畅,夜能熟寐5小时,继以和胃安神之剂而愈。
2、张宗如医案:高某,男,42岁,1984年5月23日就诊。失眠半年余,睡前服、利眠宁等药,方能入睡。刻诊: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纳差,便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属中运不健、痰热内扰所致。治以清泄痰热、养心安神。方用小陷胸汤加枣仁10克、菖蒲4克、远志8克、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3剂睡眠好转,不服等药亦能入睡,便通纳增,余症悉减。再诊原方去大黄,继服5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