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法宝,是亲⼦沟通的最⾼智慧
⽂:屈开,摘⾃《把快乐还给孩⼦》
下⾯这四个法宝,不只是和孩⼦沟通,和任何⼈沟通都是有效的。
1、真诚:
真诚即真情流露。
在⼼理咨询中强调同感、同理⼼、⽆条件接纳、⽆条件的爱。在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也是⼀样,要⽆条件地爱⾃⼰的⽗母或⼦⼥,真正设⾝处地地感受他们的内⼼。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样,只要出于真情、发⾃内⼼地为别⼈考虑,⼀定会打动对⽅。
我常常和朋友们分享我的⼀个感悟:⼈最难拒绝的是真诚!
例如:
如果我不⼩⼼冒犯了你,明⽩过来之后你已经不理我,如果我对你说:“我⼼⾥很难过,当时是我⼀时糊涂,后来我特别后悔,我真的很珍惜我们的友谊,为了这件事情我都睡不着觉……。”你会不会原谅我?⼀定会!为什么?因为我表达了我的真诚!
俗话说:“以⼼换⼼”,当孩⼦体会到⽗母对他们的真情时,决不会⽆动于衷。同理,如果把孩⼦当成不懂事的⼩家伙,随⼝敷衍,或⽤哄骗的⽅法达到⾃⼰的要求,就容易失去孩⼦的信任和尊重。
有些爸爸妈妈常说“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是:“好,我明天给你买!”结果呢?明天早忘到脑后了。孩⼦觉得⽗母说话不算话,以后对他们的话也不会认真对待。⼀旦孩⼦形成这种印象,再想补救就困难了。
2、信任:
信任是彼此保持友谊和良好关系的基⽯。
如果彼此没有信任,就什么感情都谈不上了,什么事情都不好处理了。尤其在孩⼦教育上,如果⽗母与⼦⼥间缺乏信任,孩⼦会变成没有安全感的⼈,也很容易形成怀疑型⼈格。
⼀个初⼀的男孩⼦放学回家路上被⾼年级的⼀个男⽣截住,向他要钱。开始这个孩⼦不肯给,结果被打了⼀顿,被迫拿出了2元钱。那个男⽣还说以后每天要他准备2元钱,否则就打他……
晚上回到家⾥,孩⼦⼀直在等爸爸回来,想让爸爸帮助⾃⼰。没想到,和爸爸说了以后,爸爸不相信孩⼦的话是真的,以为孩⼦是为了骗爸爸要零花钱才编的故事。
以为孩⼦是为了骗爸爸要零花钱才编的故事。
这个孩⼦没有办法,就每天向同学借钱给那个男⽣,⼀直到⼀个⽉以后那个男⽣的案⼦曝光了,他才得到解脱。
我们常常听到⽗母这样问孩⼦:“是真的吗?你撒谎没有?你这个孩⼦怎么这么让⼈不放⼼呢?你告诉我你到底⼲什么去了?……”
这类问话本⾝就是在否定孩⼦。孩⼦感到⽗母不信任⾃⼰,就很容易⼼灰意懒,甚⾄破罐破摔。越是不信任,孩⼦越是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得到⽗母信任的孩⼦,因为感觉到⾃⼰的能⼒和价值获得了认可,能激发出更多的⾃信⼼和创造⼒。越是得到信任的孩⼦,越是努⼒去做得更好。
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孩⼦信任,不要随便怀疑,并要让孩⼦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告诉孩⼦:“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我知道你⾮常体谅⽗母”、“我知道你能⾏”、“我相信你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这样的话语,是对孩⼦最好的⿎励。
3、尊重:
每个⼈都有被别⼈尊重的需求。
不要以为孩⼦年龄⼩就不需要被尊重,实际上,孩⼦都有很强的⾃尊⼼,⼀样需要维护⾃⼰的尊严。
有⼀个问题很多⽗母都不明⽩:“为什么孩⼦总是和⽐⾃⼰差的孩⼦⽐呢?”许多家长认为是孩⼦没有出息,没有⾃尊⼼。其实,孩⼦和⽐⾃⼰差的孩⼦⽐,恰恰就是为了维护⾃⼰的尊严、体现⼈的⾃尊才这样做的。
我的好儿媳妇满足了我从另⼀个⾓度讲,⼈都有⼀个特点,那就是,你说的事情让我内⼼满⾜,我当然愿意听你的,否则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孩⼦感觉到你尊重他,他就爱听你的;如果感觉到你不尊重他,他就很反感,当然就对你的话听不进去了。
我当⽼师的时候,很少在课堂上批评学⽣,当遇到学⽣违反课堂纪律时,我就⽤眼神暗⽰他,他改了更好,不改,我也不会⽴即批评他,让他在同学⾯前难堪,⽽是下课后他谈话。指出问题之后我会说:“⽼师可是给你留⾯⼦了,你是不是也要给⽼师留⾯⼦呀?”下次只要我看他⼀眼,他⽴刻就明⽩什么意思,⼀般都会马上改正错误的。我尊重他们,他们也尊重我,我的课堂纪律⼀直很好,学⽣很少故意给我⿇烦。
我的⼥⼉在加拿⼤,发现房东对他的孩⼦⾮常有礼貌。当外⼈去他们家办事情的时候,如果⼤⼈正在和孩⼦谈什么或者做什么,不会因为外⼈来了,就放下孩⼦不管,⽽是告诉客⼈,我和她谈完就过来,您先坐。如果⼤⼈正在和客⼈谈事情,孩⼦跑过来要求⽗母做什么事情,也是⼀样。⽗母会告诉孩⼦,我正在和客⼈谈事情,等我谈完了就过去和你⼀起做。对待孩⼦和对待客⼈是⼀样的尊重,并
⾮是只尊重客⼈⽽忽视孩⼦。这在我们中国的家庭⾥是⽐较少见的。我们常常是不管和孩⼦在做什么,只要有客⼈来了,马上就放下孩⼦不管,去接待客⼈去了。这对孩⼦其实就是不尊重。
⼈与⼈之间的礼貌和尊重真的很重要。可是我们却常常听到朋友之间说这样的话:“咱们两个还需要这么客⽓吗?跟我不⽤来这套。”尤其是夫妻之间,更是以为没有必要客⽓。亲密的朋友和亲⼈之间到底该不该有礼貌呢?请看下边⼀个有趣的故事:
满⾝带刺的豪猪到了晚上为了取暖,⼤家就挤到了⼀起,可是因为⾝上有刺,彼此刺痛了就⼜分开,分开了⼜感觉到冷,就再往⼀块⼉凑合,太近了刺痛了再分开,后来它们到了⼀个刚好能够不刺痛对⽅,⼜能够保证取暖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什么?就是⼈们常说的礼貌。
为什么⼈经常伤害⾃⼰最亲近的⼈?因为没有距离。亲⼈间⼀样要有适度的礼貌,在最亲近的⼈⾯前也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真的感谢你!”等等话语。
尊重别⼈等于尊重⾃⼰,俗语“我敬⼈⼀尺,⼈敬我⼀丈”同样适⽤于家庭中。
4、智慧:
⽇常⽣活中我们需要时时运⽤⾃⼰的智慧。⽐如说话,话不能拿过来就说,要斟酌思量怎么说效果更好。⽐⽅说,丈夫不能在妻⼦⾯前过分夸奖⼈家的妻⼦,⽗母不能够在外⼈⾯前说孩⼦的缺点;给岳
⽗母送礼要由丈夫出⾯,给公婆买东西要由⼉媳妇拿出来;对胖⼈要说富态,对瘦⼈要说苗条;批评⼈不能太宏观,不能全盘否定,表扬⼈不能太具体,不能够让⼈误认为其他⽅⾯都不好。
能够让⼈误认为其他⽅⾯都不好。
丈夫说:“今天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妻⼦不⾼兴地说:“我哪天对你不好了?”
妈妈表扬:“你今天作业怎么写的这么快?”孩⼦很不乐意,说:“哪天慢了?”
妈妈说:“你怎么天天都这么磨蹭呀?”⼉⼦说:“我怎么天天磨蹭了?不就是今天我有点肚⼦疼嘛?”
孩⼦洗碗的时候不⼩⼼打了⼀个碗,妈妈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好事情。什么事情到你的⼿⾥就没有好!”孩⼦听了特别委屈,呜呜地哭了起来。
关键不是发⽣了什么,⽽是我们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家还记得情绪中的ABC理论吗?⼀件事情所产⽣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是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态度、看法和认知⽔平。如果你是智慧的⽗母,如果你有着积极乐观的⼼态,你就不会担⼼孩⼦在成长的路上会发⽣什么令⼈不⾼兴的事情。
⼀个母亲听幼⼉园⽼师说⼉⼦上课爱讲话。她没有批评⼉⼦,⽽是问⼉⼦:“你说,⼩朋友上课讲话对
不对?”⼉⼦⾮常果断的回答说:“不对!”孩⼦很有是⾮观念。妈妈问:“那你呢?”⼉⼦回答:“我表现好啊。”妈妈说:“那好,你是好孩⼦。”⼉⼦听了很⾼兴,以后上课说话的情况少多了。
这位母亲就很有智慧,她不直接批评孩⼦上课讲话不好,⽽是通过问话达到让孩⼦往好的⽅向发展的⽬的。
在开⼼妈妈⽹上看到⼀篇⾮常令⼈感动的帖⼦:
妈妈第⼀次参加家长会,幼⼉园的⽼师对她说:“你的⼉⼦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问妈妈,⽼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朋友,只有她的⼉⼦表现最差;惟有对他,⽼师表现出不屑。然⽽她告诉⼉⼦:“⽼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破天荒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
⼉⼦上⼩学了。家长会上,⽼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查。”⾛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当她回到家⾥,却对坐在桌前的⼉⼦说:“⽼师对你充满了信⼼。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只要再细⼼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黯淡的眼神⼀下⼦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下⼦舒展开来。她甚⾄发现,从这以后,⼉⼦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了许多。第⼆天上学
时,去得⽐平时都要早。
孩⼦上了初中。⼜⼀次家长会,她坐在⼉⼦的座位上,等着⽼师点她⼉⼦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的名字总是在差⽣的⾏列中被点到。然⽽,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师,⽼师告诉她:“按你⼉⼦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在等她。⾛在路上,她扶着⼉⼦的肩膀,⼼⾥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班主任对你⾮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
⾼中毕业了。第⼀批⼤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到学校去⼀趟。她有⼀种预感,她⼉⼦被第⼀批重点⼤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学。⼉⼦从学校回来,把⼀封印有清华⼤学招⽣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突然,就转⾝跑到⾃⼰的房间⾥⼤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年来凝聚在⼼中的泪⽔,任它流下,打在⼿中的信封上……
⼀位⽹友看了后说:
看到这篇⽂章,我竟然流泪了,真的好感动。我很理解这位妈妈的⼼,我⼉⼦也是很好动的,不过我
没像⽂章中的妈妈那样做,有时为了⼀点点⼩事,就⼤呼⼩叫地训斥孩⼦,我要检讨!谢谢漂亮妈妈带来的好帖⼦!
这个故事⼜⼀次证明,事情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是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平。认知⽔平决定了每个⼈对事情的不同表达⽅式和处理⽅式,使同样的事产⽣完全不同的结果。智慧地看待问题才能智慧地解决问题。
这就是⼈⽣的智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