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原文转自blog.sina/s/blog_67bbedd30100qaw1.html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
摘 要 “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在唐诗宋词中,“竹”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有出世精神的闲散清高和入世精神的豪云壮志,结合身世抒发情感;有坚忍不拔和高洁谦虚等道德品质,这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向往。同时,竹的意象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它与其它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时,往往又会演变成另外的象征符号。除此之外,爱情、生机、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到合适的归宿。通过举例和对比更好地领会“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出世入世 品质 托物言志 意象组合
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
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随处可见竹的留痕。悠悠竹韵,千古情思,几处幽雅,几许情思。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实物,而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美意象。
一、出世入世,闲散壮志
竹林幽幽,清静高雅。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红尘的最佳屏障,其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人隐士留连其中。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林七贤”,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招生策划 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常在风景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与裴迪等好友及一些僧道交往。其名作《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清幽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心境;琴啸和鸣,恰适淡然无物的情怀。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知竹林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626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数),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54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十分之一。
黄油饼干的做法【1】可见其对“竹”的喜爱。在其《点绛唇》(身后功名)中写道:“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个性。与竹,与僧,僧之超然与竹之清幽,衬托出自己超俗的品质。
竹林清幽,自当为出世之所。何以“竹”与入世又有关联呢?此便与“孤竹待凤”有关。孤竹待凤的典故则出自《庄子·秋水》中凤“非练实不食”。故此,诗人们也将自己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或希望自己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的希冀, 寄情于竹。他们希望得到权贵的提携,渴望自己像竹一样升入云端、夜拔千尺。
【2】王绩在其诗《古意六首》其二中就写有:“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从表面上看,诗人说的是翠竹因为有用而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的小草,得以繁茂的生长,终保天年。诗人借此抨击有用之才遭受摧残,庸碌之辈却飞黄腾达的腐败现实。再如元稹的《种竹》“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诗人也只能像园中的孤竹一样,无奈而伤感地默默等待机会,希望有一天统治者“凤”能够飞来自己的身边。那时,诗人将不顾一切为朝廷效力,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但“孤凤竟不至”,满腔抱负无从施展,怎不叫人心伤之极。
二、秀美高洁,托物言志
竹子是唐宋诗人词人笔下的宠儿,在《全唐诗》中出现“竹”字3510次,在《全宋词》中出现“竹”字1520次。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一是从美感经验的角度来欣赏竹之秀美,充满情趣;一是从托物言志的角度,由竹子的自然秉性引申出某种哲理,充满理趣。
学校教师【3】先从外形上看,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人常借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故有李建勋的《竹》:“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高洁气象跃然纸上。成材之竹高长笔直,故也有诗人借此来表现气冲云宵的志气,“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这是孙岘在《送钟元外赋竹》的句子。有凌云之志,其心之高远溢于言表。同时竹为空心之物,故也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薛涛在《酬人雨后玩竹》曾有云:“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谦虚之道,应是人生大道。
竹亦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竹子能够像松柏一样经暑抗寒,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坚韧,“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这是岑参在《范公丛竹歌》对竹的评价,除了上面说到的“虚心”和“守节”,更重要的是竹能够傲雪凌霜。竹不是娇气的品种,它能不避土地的贫与
干寡妇富,随遇而安,表现其适应力与生命的顽强。“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在《庭竹》中这样赞竹。他赞竹,更是赞人。
正因为竹有如此之多的品质,托物言志成为了最好的表达手法。此时物与人合而为一,可谓“融合模式”,竹被人化,诗人也不再是单纯的人,而是作为竹化的人而存在。竹与人的距离感彻底消失,竹与人的姿态之间发生重叠。竹的角转化为诗人的替身,抑或说是诗人的代言者。在诗句中不到诗人形象的在场,诗人隐身在诗句背后,将意象展示权和话语表达权完全交给竹意象丛,自己则牢牢把持抒情论理的话语方向。
【4】人即是竹,竹即是人,两相辉映,其意象深远可见一斑。
三、意象组合,妙趣横生王二小放牛郎歌曲
竹已有了许多美好的象征。纵使单独成篇亦不乏名作。但诗人们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认为,如果竹与其他相类似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不但不会损减光辉,反而会更加熠熠夺目,成为锦上添花之笔。我们不妨也寻觅寻觅。
松泉之清:“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及仲春行县有此作》。泉来自山间,清澈,没有任何杂质。竹下流动着没有杂质的山泉,更给人以气质脱俗、襟怀开阔之感。有理有节的“花中君子”与澄澈磊落的清流冽泉,仿若给心灵注入了宁静之风。青与清,两者完美结合互相映衬,不仅是美好的视觉享受。更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竹径之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幽幽竹林隐着一条幽幽小径,再无世俗旁物打扰,如此深邃之境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与此同时,常建似有另一层意:其为通幽处,即它为隐者而存,为其归隐幽辟出一条小径来。这林中小径便成为他们忠诚的守护者。它的身上附与了一种特殊的寓意:隐居生活。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清静淡泊、与世无争的隐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