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探索Literarytheorytoexplore
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文/李仪雯
摘要:《爱弥儿》是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体现,包括:“归于自然”“消极的教育”“道德教育”等,对后世乃至今天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启示,在实践中结合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 引言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启蒙思想家,是十八世纪法国的思想先驱,引领着启蒙运动的发展。《爱弥儿》在抨击主流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引发了思想革命。卢梭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容,提出可具体实施的建议。为后世教育家研究幼儿心理提出了宝贵思路。
2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内容
2.1 归于自然
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造物主创造的世界万物,原本是美好的,但人们毁坏了这一切”卢梭将教育分为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卢梭他虚拟了一个孩子——爱弥儿,并将他的教育方法在爱弥儿身上付诸实践。从婴儿时期他就主张用自然的方式教育孩子,例如:想要做的就去做,保持自然的习惯、不去费力地教爱弥儿过早说话等。在爱弥儿的童年期,用大自然的法则爱护帮助爱弥儿,将爱弥儿带到乡村去抚养,远离城市。锻炼孩子的身体,做一名“自然”的学生,穿宽松的衣物,多出去活动,给孩子彩鲜艳的事物,养成日升而起,日落而息的习惯。少年期的爱弥儿有了理性的思维,学习知识时,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自然中实践、探索,自由、快乐的生活。爱弥儿的伴侣苏菲,与爱弥儿的相遇,也是在一户好心的收留他们避雨的主人家中相遇,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2.2 消极的教育
卢梭指出:“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23其实什么也不教给孩子,只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到十二岁,这个时候再教给孩子知识,他会很快领悟、学会。这时孩子也不会沾染一些关于学习的恶习。不要让孩子为了服从你,而去讲一些长篇大道理去说服他,即使这个孩子没有出言反驳,但是心里却是逆反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更要时刻以身作则,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
遇到喜欢破坏东西的孩子,首先在源头上杜绝他的破坏,将这类东西束之高阁,他看不到不到就不会破坏。如果破坏已经发生,不要立即去将新的东西补上,而是让他感受到没有这样东西的不方便,然后与他制定规则,让他去遵守,这样他就不会随便破坏东西。
2.3 道德教育
“谎言有两种:一种是就过去所做的事情撒谎,一种是就将来承担的义务撒谎。”27卢梭认为第一种谎言是学生否认他曾经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已经做过但说自己没做过的事情;第二种谎言是学生曾经答应过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信守诺言去做,而这两种谎言他有时会同时使用。
其实撒谎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撒谎所获得利益、诱惑对孩子来说太大,只要说谎就可以免去他不想去做的事情,这对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如果我们成人不去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或许他并不会撒谎,甚至都不知道谎言为何物。而且撒谎也容易上瘾,所以也要向孩子讲明撒谎的后果,例如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教师在日常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一旦承诺必须要遵守,给孩子诚实守信的正面形象。
3 感悟与思考
《爱弥儿》这本书让我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有了新的看法和启迪。尽管《爱弥儿》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在实践中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卢梭对爱弥儿“一对一”个性化培养方式难以实现。卢梭从爱弥儿婴儿时期就担任他的人生导师,将他的教育理念贯穿到爱弥儿的青年期,整个教育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并且根据爱弥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当今的教育都是按照学生年龄划分教育阶段,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较难做到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教育环境的限制。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一直主张爱弥儿要在乡村生活,认为在乡村可以远离喧嚣、虚伪等,乡村是贴近大自然、质朴的。就连爱弥儿的伴侣“苏菲”,也是一名乡村少女。在书中爱弥儿是一个孤儿,没有感受到家庭、父母的爱。现在父母都在城市谋求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到乡村生活。而且许多农村父母为了谋生,将孩子留在乡下让老人照顾,到城市打工,这样的孩子成了我们口中的做留守儿童,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可以看出卢梭的观点与现在观点的差异。
三是对卢梭教师观的质疑。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你要敞开你的心、牺牲你的时间、你的心血、你的爱,甚至你自己”24等。自古就有对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牺牲、奉献的观点。让我不禁感到质疑,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其角定位到底是怎样的呢?卢梭在爱弥儿身边扮演了一位全面型教师,这位老师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爱弥儿这一位学生身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人生导师,又是情感专家,亦师亦友。对爱弥儿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这样的老师是否存在呢?或许有,但也是少之又少。
四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卢梭将教育分为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强调了外在的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例如:倡导爱弥儿远离城市,去往乡村,亲近大自然,用回避的方式远离喧嚣、远离虚伪等。希望乡村质朴的风气感染爱弥儿,在教育中刻意控制环境的变量,忽视了爱弥儿作为一个人的七情六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像一个工具人一样,受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引导和支配。
以上的观点,仅是作为一名《爱弥儿》的读者的浅薄观点,其中见解还有些稚嫩。但值得肯定的是,卢梭的教育主张到现在我们仍然采用,这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虽然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但总体来说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梭.爱弥儿[M].北京出版社:2012.
狼来了读后感[2] 彭玉红.《爱弥儿》教育乌托邦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