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 91 7年一1 927年)中国新文学的开端。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文学实现了从封建文学、旧民主主义文学向新民主主义文学的转化。“个性解放”,“人的解放”是“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文学界开始提出创建“革命文学"的口号,要求文学表现阶级意识及其使命的要求。在文学创作方面,新文学的作家以开放性的眼光接纳世界文学新潮,形成多元探索的风气。
第二阶段(1 927一l 93 7)新文学的成长壮大期。.
弘扬“人的解放的精神,,依然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强化了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意识。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了“人的文学“转向”“阶级文学”,即声势颇壮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其开展的“左翼文学运动”,涌现了大批文学大家和厚重力作。文学思潮多元并存和对峙互补,建构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阶段(1 937—1 949)新文学的发展深化期。
这一时期文学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环境中,中国作家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表现出空前团结一致。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是“如何把抗战进行到底”。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再度激化。文学在推翻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尽其使命。这一时期的文学客观上形成了在国统区、解放区两个不同环境中展开。国统区文学的主流是继承了“三十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高扬“民族、民主”旗帜,用暴露和讽刺为基调,批判黑暗,呼唤光明,发挥文学的战斗作用。解放区文学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文学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讲话》发表以后,确定了文艺“工农兵方向",为新中国的文艺方针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第二章、(见教学辅导(一))
第三章、郁达夫与《沉沦》
1.《沉沦》及早期小说的特点
沉沦》是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集中共收《银灰的死》、《沉沦》、《南迁》三篇作品,其中《沉沦》发表时轰动一时,尽管毁誉参半,却被看作郁达夫早期小说的代表作。
2.《春风沉醉的晚上》及后期创作的变异
3.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
(1)从总体上看,郁达夫的小说创作虽然写实因素不断增加,但其创作基调是抒情的,因此强烈的主观彩,感伤的抒情基调是郁达夫小说创作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结构的自然松散与景的诗意描绘
第四章、朱自清与《背影》
暖倍儿保暖内衣(一)散文的主要内容
1.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以无情暴露和批判
2.写家庭,写朋友,写山水,在景物人情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揭示人生真谛(二)散文的艺术成就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
垃圾分类宣传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是脍炙人口的优美抒情散文。它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虽然文字不多,但感情真挚;大部分文字浅易、朴实、易懂;文章将日常生活琐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
《背影》的思想内容:
1、美在父亲的乐观
2、美在父亲的重教
3、美在作者的感恩
《背影》的艺术特
1、思巧妙有新意,布局凝炼更精美
2、以简洁有力的文笔,透过背影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
3、抒情和叙事有机结合
4、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文字简约素淡,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自然、朴素、隽秀的风格。
第五章、徐志摩与《志摩的诗》
(一)生平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二)、诗歌的思想内涵
《志摩的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其中洋溢着作者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他热烈地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理想(如《为要寻一颗明星》、《婴儿》),不遗余力地讴歌爱情(如《雪花的快乐》、《我有一个恋爱》、《落叶小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自然与人生》、《乡村里的音籁》),又激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和现实的“残毁”“丑陋”“罪恶”“烦闷”和不公(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毒药》),也表达对于弱小平民的人道同情(如《太平景象》、《叫化活该》)。当这些情感和意蕴的表达,与诗人在体式、意象、结构、节奏和音韵的成功尝试和谐结合时,就使其中的许多篇章显现出徐志摩诗歌独有的魅力。
创作于1924年末的《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情调温柔潇洒而又缠绵优美的诗歌,作者将它置于诗集的首篇,别有用意,也的确是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诗歌之一
同样是抒写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要寻一颗明星》则显示出一种悲剧性意味,表现出灵魂努力而悲凉的挣扎。
而作为抒情短章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能够体现徐志摩的抒情魅力。
(三)、诗歌的风格特
驳杂的主题表现、浓烈的情感抒发、多样的形式尝试、华丽的词藻和灵动的韵律,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的风格特。
第六章、闻一多与《死水》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是他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短诗《死水》创作于1926年4月诗人从美国回国之后。
1、《死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象征手法
《死水》通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中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创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象征。诗人以美写丑,充分发挥主观想象,透过第二、三节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众多彩斑斓的意象,在美的外衣下、以反讥、反衬手法、,写尽了死水的腐朽、恶臭等丑的本质。又以“青蛙”的“歌唱”讽刺了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颠倒黑白,以丑为美的无耻嘴脸。正如鲁迅先生讥讽复古主义者的“国粹”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一样。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了这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结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
社会的丑恶现状的彻底否定。这是一种批判的绝望的悲愤之情,是一个爱国者心中深沉的爱火。
2、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必须具有新格律诗三个美。①音乐的美,主要指音节。听觉要求。闻一多最重节奏,认为“节奏便是格律”。他要求每个诗句中音节的数量应相等(音乐也成音尺、音部或顿)。②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视觉要求。他认为好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具体的意象。”他要求借助富有彩的词藻来创造“浓丽”的意象,以此增添画面的生动。③建筑的美,主要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视觉要求。即美要建筑在音节、句子之间一定的比例上。
融资融券标的3、《死水》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三美”体现
音乐美——《死水》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构成,其间又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韵脚也精心安排,基本上是二、四压韵(隔行压韵),以双音节来结尾,因此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绘画美——《死水》的词汇绚丽、多彩而又富有表现力。
建筑美——《死水》每节四行,每行九字,视觉上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感觉。
第七章、张恨水与《啼笑姻缘》
一、生平简介:
张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安徽潜山人。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二、《啼笑姻缘》的思想内容:
《啼笑姻缘》是一个以家树的多角恋爱为中心,穿插了军阀刘国柱强霸民女及关寿峰父女锄强扶弱情节的故事。小说突破了多角恋爱题材的臼,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有一定的反封建彩。首先,小说揭露了封建军阀飞扬跋、穷奢极欲的丑恶面目;其次,小说淡漠杨杏园的清白自许和冷清秋的淡泊自甘及他们参禅学佛的忍让哲学烙印,出现一种对豪门抗争的侠义豪情;再者,家树与沈凤喜的相爱并不受门阀、节烈等封建观念左右,也具有反封建内容。
三、《啼笑姻缘》的艺术特:
1、精心编制小说的情节结构。
2、作品渗透反霸权、反强权的精神,引起受压迫的市民的喝彩,同时“有情人终成眷属”又使
人们会心微笑。
3、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传统章回小说和西洋小说新技法熔于一炉。
第八章、丁玲与《在黑暗中》
一、生平简介: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少年时代便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自觉探索青年的历史责任。1922年就读于上海平民女校,1923年在上海大学读书。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1月,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问世。此后,陆续发表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等。还有创作于1929年的中篇小说《韦护》;1930年完成的《一九三0年春上海》(一、二集);1931年创作的《水》,以及没有最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
丁玲早期短篇集《在黑暗中》包括《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四篇小说,多写富于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知识女性。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最具代表性,是她的成名作。
电动汽车充电宝第九章、茅盾与《子夜》
一、生平简介:
二、《子夜》
1、题材与主题以民族资本家与买办金融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再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面貌,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
2、人物形象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精明、果敢、有抱负,过分自负。赵伯韬是金融买办资本家的典型。阴险、狡诈、腐朽。冯云卿是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形象。工头屠维岳是是吴荪甫形象的补充。
3、艺术成就(一)结构宏大而缜密。多线条并行发展,多重矛盾交错展示。(二)心理分析为主的人物描写。(三)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
三、短篇代表作
1、《林家铺子》的主题是《子夜》的补充与延展。
2、《春蚕》和“农村三部曲”:丰收成灾及农民的逐渐觉醒。
3、艺术成就:截取生活横断面,运用典型情节和细节推进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鲁迅一生写得最多的是杂文,前期有《坟》、______、《华盖集》、______四本杂文集。
2.1918年周作人发表《_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3.______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4.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独幕话剧是胡适创作的《______》。
5.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______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6.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______文学。
7.殷夫写了纪实诗《______》,这"算作是一个'阶级'的告别辞"。
8.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______》、《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9.抗日战争时期巴金创作了系列中篇《______》三部曲。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女神》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其中反映大革命失败后诗人对革命运动仍然充满坚定信念的诗集是( )
A.《恢复》
B.《星空》
C.《前茅》
D.《瓶》
2.执着地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小说作家是( )
A.张爱玲
B.巴金
C.郁达夫
D.郭沫若
3.朱三太、张寡妇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秋收》
B.《丰收》
C.《林家铺子》
D.《倪焕之》
4.下列哪篇小说体现了郭沫若所受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A.《落叶》
B.《残春》
C.《司马迁发愤》
D.《女神》
5.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是( )
A.叶绍钧
B.许地山
C.王统照
D.冰心
免费官场完结小说6.在中国诗坛上又一次异军突起,以具有鲜明特的创作引起了文坛的注目,被称为"诗怪"的诗人是( )
A.郭沫若
B.冯文炳
C.李金发
D.冯至
7.塑造二诸葛这个艺术形象的作者是( )
A.张爱玲
B.赵树理
C.周立波
D.丁玲
8.指出下列属于"民族主义文学"的成员( )
A.胡秋原
B.王平陵
C.路易士
D.刘呐鸥
9.指出下列属于京派的成员( )
A.沈从文
B.郁达夫
C.李金发
D.刘半农
10.40年代新歌剧的代表作是( )
A.《白毛女》
B.《刘胡兰》
C.《赤叶河》
D.《王秀鸾》
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刚开始时,话剧被称为( )
A.新剧
B.中剧
C.文明戏
D.国剧
E.戏剧
2.指出下列鲁迅杂文集中属于后期的创作( )
A.《坟》
B.《热风》
C.《华盖集》
D.《三闲集》
E.《而已集》
3.指出下列属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学衡派的成员( )
A.梅光迪
B.章士钊
C.胡先
D.高长虹
E.李涵秋杨幂个人资料简历
4.造成巴金《寒夜》中人物曾树生出走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希望的诱惑
B.汪文宣的打骂
C.婆媳不和
D.对战争的恐怖
E.绝望
5.下列作品与题材的搭配中,正确的有( )
A.《春蚕》--农村题材
B.《沉沦》--革命题材
C.《边城》--爱情题材
D.《少年漂泊者》--妇女题材
E.《二马》--科幻题材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月社
2.老通宝
3."闲谈体"散文(林语堂)
4.《金锁记》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女神》的思想内容简说。
2.简述《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