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材解析
一、课文解读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自己比作祖国大树上的一只小小的鸟,虽已喉咙嘶哑,仍然歌唱不已,歌唱那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一切。在诗中,诗人列出了四个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在情感逻辑上逐层递进着,从倾诉对这片受难的土地的深切关爱,到歌唱广大华夏儿女的奋起抗战,诗人用“不止息的激怒的风”“永远汹涌悲愤的河流”来象征抗战力量的日渐壮大和抗战到底的信心、决心。同时作者也热烈欢呼着象征希望和抗战胜利的“黎明”,为这个目标的到来,诗人毅然选择了奉献自己,战斗牺牲。在读者的心里,这是一只勇敢无畏的“鸟”啊。在完成了“歌唱”的使命之后,它欣然地面对“死亡”,并渴望能让“羽毛也一齐腐烂在里面”,因为还可以作为养份肥沃这片生它养它的土地。这是革命者崇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对祖国彻底无私的热爱。诗在最后的情感激流上再次升华,诗人用直抒胸臆的自问自答点燃了情感爆发的导火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在此呼应了标题,省略号的运用也再次表达了这份沉甸甸的“爱”。而且借助了一只“常含泪水的鸟”的歌唱来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愿望和感情,让我们想起诗人曾说过的:“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
二、教学建议
(一)目标确立
根据新课标及以上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重难点把握
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我是一只小鸟
(三)教学组织
1.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查阅诗人资料。
此环节有助于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知识,准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
(1)情境导入
土地,故乡,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对她百般蹂躏,肆意掠夺;曾有人为她披肝沥胆,誓死捍卫。在她的脊背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她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故乡?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朗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的激情。
(2)朗读课文
①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正音正字。
②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③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④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朗读指导:首先讲解朗读现代诗的要点,然后用课件展示这两首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让学生现学现用,增强记忆。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听两遍不同的录音,对照自己,出自己诗歌朗读上的不足。最后,全班集体朗诵。
此环节使学生熟悉课文,以读促讲,加强记忆。
(3)阅读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总结提升
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语言的新奇与美妙,这一切使诗歌充满了意境之美。诗人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这些意象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国家的忧伤、民族的忧伤。所以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意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3.课后学习
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假如你是一只鸟,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