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8期
化元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认同。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根据水流和水温的变化影响茶水的泽、气味和口感,化有形于无形,与开水融为一体。所体现出的茶文化思想元素就是柔和、以柔克刚和润物无声的哲学思想。其能锻炼人的品性,教化人们遇事冷静,气态沉稳。与之类似的健身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极拳。从其背后所隐藏的哲学意义来看,二者存在共通之处。在员工中开展太极拳的教学、观摩甚至比赛活动,可以练就员工的脾气秉性,在生产过程中和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都能够和谐相处,以柔和和包容的心态来做人和做事。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对于茶文化元素的重复和强调,无形之中增强了员工的茶文化主题意识,有助于开展各项生产活动。
3.2
活动目的围绕提高茶叶生产效率
茶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而茶企在员工中开展健身活动的目的,
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茶企在选择健身活动时,应当从有助于提高茶产业链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和设置运动项目。例如:茶叶加工中普遍使用的揉捻的动作,需要员工具备强大的上臂力量。茶企可以设置锻炼上臂力量的运动项目于运动娱乐之中。企业在厂区中开辟运动项目专区,设置吊环、双杠、哑铃等运动基础设施。员工们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或者生产休息间歇时间段,可以在运动区进行健身放松。在使用前述运动器材过程中,会持续增加运动中的上臂力量,保持肌肉的健康常态,为揉捻中更好地运用上臂的灵活性和力量性打下坚实基础。
英文网3.3活动形式结合茶叶生产活动
茶企在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茶叶具体的生产活动创新健身运动方式,使运动过程和运动效果更加贴近实际生产,能直接作
用于实际生产。茶叶的采摘效果,完全靠采茶工人的熟练程度和经验。一个有丰富采茶经验的工人可以明显提升茶叶的采摘效率。为了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加普通员工的采摘经验,茶企可以将采摘活动本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设置比赛活动,请老工人现场讲解等,比较员工之间的采摘效率和茶叶的品相品质。在活动娱乐的氛围中,完成采茶工作,同时还能提升员工的采茶技艺。茶企应当注意,有的茶叶生产活动只能增加人体肌肉、关节等的磨损程度,并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因此,活动形式在结合茶叶生产活动时,应当注重适时改变和演化,既能反映生产活动特,又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4结论
在茶企业员工中开展健身活动,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生
产效率,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健身活动的开展在茶企员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企在具体的健身活动设置中,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融入茶文化主题元素,从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出发,参照茶叶生产活动的形式进行选取,正确的健身活动能够成为茶企强化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效益的强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田野.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10年回顾[J].生理科学进展,2014(4):243-246.
[2]皮立龙.提升茶企员工忠诚度的对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208-209.
[3]刘伟俊.企业职工对大众健身的诉求--以玉柴集团为例[J].运动,2014(22):151-152.
项目资助:2014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4JK1593);201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K011)作者简介:瞿慧(1980-),女,山西临汾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实验基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
导入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产品品种丰富,然而中国国际茶业博览
会英文网站的可接受度却显得差强人意。本研究旨在从多模态视角,结合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较为成熟的英文网站,对比国外网站呈现方式,分析中国茶博会网站信息英译时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为茶博会网站英译提供参考。
1中国茶文化及茶博会英文网站现状
中国茶叶品种丰富,种植地域广阔,进而促进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重要带动因素,茶产业已经为世界多个国家所重视。继而,很多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际性营销活动,如茶业博览会。作为全球茶业生产大国,中国茶叶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然而出口业绩却仍有巨大提升空间。究其缘由,中国茶叶出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宣传活动不足的影响。展望全球各个国家,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茶业博览会。中国其实也在2011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简称北京茶博会),同时在中国多个省份也举办了多届类似的国际茶业博览会,虽有成效,
但仍有进步空间。
经查阅分析相关博览会,笔者发现,虽然所有博览会均冠名“国际”二字,但网站均为汉语网站,鲜有英文对应网页。只有上海和深圳茶博会配有英文网站,且只有上海茶博会的网站较为成熟。有些国际博览会的网站连英文字眼都没有,这无疑造成了国际茶博会本地化,国际销售退化为刺激内需的地域销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茶博会相关材料翻译范例有限,翻译原则不清,现有的翻译人员无法满足现行“大数据”、多媒体时代对信息的需求。茶博会网站材料翻译绝非字面文字的简单对译,需要考虑动态图片,音频信息,视频资料等全方位的展示。要成功翻译茶博会网站相关信息,我们首先需要到较为可行的理论支持。多模态视角综合考虑多种模态的共同参与,对茶博会网站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此,本研究主要结合上海茶博会网站资料(a-shexpo/),对比美国世界茶博会网站(www.worldteaexpo/)内容,从多模态视角阐释译者如何才能实现翻译目的,赢得目标语受众的接受,进而达到促进中华茶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目标。
2多模态茶博会网站翻译模式探讨
多模态是最近几年随着多媒体呈现方式的发展,出现的一个术语。
多模态视阈下中国茶博会网站信息英译原则探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本研究从多模态视角分析茶博会网站信息英译时译者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帮助日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英译文可接
受性。
关键词:多模态;茶博会;网站;翻译
思考·探索
273
2017年第08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要理解多模态,我们先要搞清何为“模态”。与“媒介”或“介质”这样较为熟悉的概念相似,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当某一个模态参与交流互动时,就叫做单模态;而如果有多个模态共同参
与交流互动过程,则称为多模态[1]
在现有互联网环境中,我们清晰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信息不再是先前纸质的、静态的文字,而是飘动的文字,悦耳的音频,吸引眼球的视频材料,同时还有图像,彩的各种配合。这种复合文本一方面帮助受众借助多个感官对信息产生多层面、多维度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受众积极调动多个感官参与交流。在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下,由于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一交流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然而,若受众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这种多模态信息呈现过程需要受众调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有时反而加大了接受信息的难度。
从翻译角度而言,译者所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化了。面对单模态书面文本,音频文本或视频片段,译者只需考虑相关文体需求和翻译原则;然而,面对多模态的网页信息,译者需要考虑的不单是文本的对译,还要考虑呈现效果和最终的目标语受众的接受程度。此时,译者不再是简单地参与某个翻译过程,还要考虑多种模态文本在翻译时所造成的障碍,自己应遵守的原则以及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以最
大程度保证最终“多模态译文”的可接受性。此时,译者需要对网站信息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需要“突破了书面文字的樊篱,将话语分
析研究拓展到图像、声音、颜、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3]
下面,笔者将以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网站材料为主要语料,对比美国世界茶叶博览会(World Tea Expo )信息,从多模态视角分析在茶博会网站翻译中,译者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3多模态视阈下的国际茶博会网站材料翻译探析
2004年,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之后每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博览会。根据其网站介绍,上海国际茶博会吸引国内外6000余家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已成为茶叶相关企业寻求商务合作,营销产品的绝佳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已极具规模。按照其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海茶博会已是国内茶叶行业规模最大的专业盛会。笔者对其网站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该网站从配图到网页设计均体现了时代感和文化的气息。整体而言,网站同时兼具文字文本,图片文本,视频片段等多种模态文本。这种多模态信息呈现方式无疑提升了信息的冲击力,增强了网页浏览者的参与度,进而达到了宣传商品,吸引客户的最终目标。
从翻译角度而言,译者必须考虑目的语受众的多感官参与。中文网页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如果照搬到英文当中,虽然多感官冲击依然存在,但由于目标受众为英语国家或通晓英语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形式反应并不尽相同。比如,浓缩中国茶文化的图片信息,或者中国知名茶叶商标的动态图片这种复合模态的信息在目标受众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或宣传效果。换言之,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不同模态之间相互配合,某一种模态为“默认模态或者基本模态”,而“另一种(模态)起到补充作用”。笔者分析上海国际茶博会英文网站时,欣喜地发现,其英文网站的设计风格,展示信息与中文网站有很大区别。首先,原先网页中大幅的展会地址信息在英文中变成了更小的对应英译文,网页中相应的配图也发生了变化。中文网页中地址文字信息字体更大,配图为中式茶具,茶叶及大幅开幕典礼图片。这样的多模态呈现方式考虑到中国参展商和消费者对地址、时间信息的重视,同时也符合中国受众重视展会规模的心态。但对应英文网页中,我们看到的地址信息字体设计十分丰富,用不同彩传达了不同的重要信息,如,Shanghai Inter 原national Tea Expo 采用白镂空字体,庄重大方;而日期信息则采用橙黄和绿搭配的文字“May 19-22,2016”,且文字字体比展会名称大了一号。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突出信息的目的,符合英文网页信息型的文本特征;另一方面,黄跟绿搭配,符合商品的风格,凸显清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个时间信息之后,目标语受众可以明确时间是否合适,进而可以决定是否参加会展。
同时,在配图方面,英文网站选择的现代感十足的大幅会展中心外观图片,可以对国外参展商造成巨
大的视觉冲击,传达会展的国际化商务气息;同时,看到具有浓郁中国文化韵味的绿茶图片和精致的中式瓷质茶具,相信本来钟情于红茶的一些国外客商也会对中国传统绿茶别有一番新的理解。同时,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英文网站还采用了中英对照的宣传语,呈现出中华茶文化和上海国际茶博会的展会理念。“中国茶,世
界风,上海韵”的中文宣传语,配上英文翻译文本“Chinese tea,World wind,Shanghai rhyme ”;“品牌·战略·营销·创新”搭配英文文本“Brand ,Strategy,Marketing,Innovation ”。这样的搭配方式,一方面以中华文字整齐排列的形式,通过视觉模态向西方受众传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又通过英文文本信息让不懂中华文字内容的外国友人了解了茶博会的宗旨和理念。在新闻图片展示区,英文网站动态展示的图片是西方参会人员品评茶叶,商谈合作的图片,进一步增进了博览会国际化的内涵。
在商标品牌展示区,限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很多茶叶商品仅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商标。另外,很多商品不能仅仅靠文字翻译来展示其品牌内涵。展会网站采用了几种方式,尽可能展示了商品的特。第一种情况是品牌本来就有对应英文商标,比如,“中茶”品牌即为“CHINATEA ”,展会网站翻译时采取了直接上载图片,同时配有英文解释“Expo Designated Tea Chinatea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目标语受众对该品牌的理解。第二种品牌没有自己的英文商标,展会网站翻译时的处理方式是在商标图片后增加英文解释。如,“臻味”品牌后加了“Designated Puer Tea ZW tea ”。该翻译虽然简单,但至少让目标语受众看到了茶叶的品种是“普洱茶”这一重要信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网站翻译考虑到目标语受众体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多模态的呈现方式增加了英文网站信息的可接受性。同时,对不同模态信息的创造性处理,更加突出英文网页“信息型文本”的特征。虽然有一些文字翻译值得商榷,但从多模态视角来看,其翻译原则和方法值得参考。为了进一步确认如此的呈现方式是否与国际茶博会接轨,我们分析了美国较为成熟的世界茶博会的网页材料。作为经济大国,美国在会展组织和国际贸易方面均走在前列,其网络信息行业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文化不同,但从美国茶业博览会的网站设计可以了解何种呈现方式更具可接受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美国世界茶叶博览会网站在信息呈现方面还是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参考。首先,网页最突出的信息为会展时间信息,这一点与上海国际茶博会网页翻译时的做法还是一致的。不过,在具体行文方面,美国茶博会网站的行文更具人性化,以提醒的方式呈现“Mark Your Calendar for World Tea Expo 2017”,进而以正常的行文告知具体时间“June 12-15,2017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 ”。这样的处理方面显然更重视文字信息的语用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字眼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凸显文本“呼唤功能”,符合广告类文本行文规约。第二,在图片展示方面,该网站选择了大幅图片,图片中内容是刻有中国传统书法文字的茶具和白茶的图片。这一展示方式也显示了美方网站在视觉方面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中华茶文化的重视。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中国茶博会网站翻译中,我们应该增强具有中华文化内容的呈现。这就要求翻译时我们不仅要把文字信息中渗透的中华文化传达到英
文当中;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其他模态文本翻译中尽可能多得融入中华文化,以帮助西方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华茶文化,进而实现茶博会促进中华茶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标。具体而言,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英文网页信息中宣传口号中英文对照的方式既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满足西方受众了解中华茶文化韵味的需求,又通过英译文帮助西方受众了解中华茶文化的内涵意义,值得肯定和借鉴。
4讨论
综上所述,在茶博会英译中,译者必须注意网站信息为多种模态文本融合参与的呈现过程。作为译者,我们必须清楚,原网站受众与英文网站受众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应考虑某种模态文本翻译成英文时是否可以被译文受众接受;换言之,译者应该对英语国家茶博会网站较为了解,并分析其中不同模态文本的比重和呈现方式。只有如此,中国国际茶博会的英文网站才能真正实现其传播中华茶文化,推进中华茶产品及相关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2]王正,张德禄,“基于语料库的多模态语类研究———以期刊封面语类为例”[J],《外语教学》,2016(5):15-20.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