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怀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崇高的敬仰,我仔细阅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给出了11条提纲,这11提纲并不是对费尔巴哈哲学单纯的批判,而是对以往旧形而上学的批判,也就是对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的一次全面清算。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为基础,创造了科学的实践观,发动了哲学革命,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新的唯物主义诞生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1845年写成的,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提纲》以实践方法论作为主要和基本观点,阐述了新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对现实世界进行科学的理论解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1条内容简洁明了,结构严谨,尤其是其中的实践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经济政治改革,必须认真学习实践论,研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提纲》的第1条中,马克思借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批评了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思维方式,由于旧的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因此无法对人的主动性做出唯物主义的解释,马克思之前旧的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一样,都是从主体解释世界,以其主体抽象思想为主导,将人类的实践为纯粹的精神活动。实际上现实感知活动是客观活动的主体,是将主体的主动性与客观系统的连贯性相结合的活动。
《提纲》第4-7条,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存在的人的批判,对费尔巴哈“类本质”的批判,对费尔巴哈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这将在第三章详细讲解。
《提纲》第8、9条提出了马克思哲学重要的内容,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管是神还是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解决,借此提出历史现实和具体分析方法。即所定位的“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客观地观察人和物,不管人多么抽象神秘的的活动,都是实践和“现实”。过去哲学的主要缺陷由于旧的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因此无法看到感知世界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看到了自然的优先权和客观性。
在《提纲》11条中,马克思提出,过去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将实践引入历史概念解决了社会本质和人性的问题,并指出所有社
会生活都是自然的实践,个体固有的抽象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得出改变历史社会的方法,即人民众的实践。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存在的人的批判。《提纲》第4-7条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集中批判,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认为人的本质的基础是现实的人。然而,后者是基于人类的感性活动,前者是基于
感性对象。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与自然关系密切,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他只把人看作是纯粹的客观存在和自然的一部分,使人的主体性维度极其容易被忽视。费尔巴哈同时也认为一旦思想和感性的对象被分离,必然会导致人的抽象,但他的尝试的结果恰恰与他的目的相反。因为他直观到的人不是真正的社会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单一的、片面的人。这种人脱离了社会的现实生活,成为对现实活动的一种空的抽象。
其次是对费尔巴哈“类本质”的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直观为类本质,但马克思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普遍联系上来阐释人的本质的,虽然都使用了类概念,但马克思的类概念是动态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的普遍关系是能动的。人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从自然界当中获得生存资料,在劳动中,人既也改造了自己,又改造自然,自然成了一种人化的自然。人类虽然受到自然的限制,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一些规律的使用方式,根据人类的需要改造外部世界,这是人与自然相互物化的过程。费尔巴哈把“类”阐释为人的自然本质,同时把人的本质规定为把“类”作为对象的意识,这样的类概念是静止的和没有活力的。
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是对费尔巴哈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的人性异化,上帝是颠倒的,是对人的约束和压迫,从而批判荒谬神学,这对马克思的积极影响是肯定的。但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在分析宗教起源时,他只从自然和心理两个方面揭示宗教的起源,对宗教的社会起源一无所知。马克思认为宗教和世俗对人的压迫是平等的,宗教的束缚只是世俗束缚的外在表象,宗教的枷锁
只有在世俗的枷锁被推翻之后才能被克服。在世界上,除了自然力之外,还有社会力,这些社会力对人类也是敌对的。在提纲中,马克思提到费尔巴哈认为宗教起源于异化,世俗世界被复制成宗教和想象,由于世俗基础脱离了自身,变成了独立的王国,世俗基础本身要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在实践中通过消除
这种矛盾来革命。
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思想理论可以指引我们正确的人生方向,让我们更好地人生自我,认识生命,认识世界。青年正值意气风发,热血昂扬的青春时期,切不可将如此美好光阴虚度浪费,我们青年人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书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领悟精神内涵,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真正做到信念坚定,爱国爱党,勤学有为,奋发图强,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以青春热血投身祖国建设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