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奇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单独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更加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觉察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迫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根据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诗意反复跳动,含蓄肤浅,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解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于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或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精确。这首诗在最终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由于: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
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伤了。
【望天门山(: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似乎来自天涯。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盘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屹立雄伟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喜爱祖国的壮美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丽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概。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白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概。“碧”字明写江水之,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盘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奇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媚光艳,层次清楚,从而祖国山川的宏伟壮美画卷呈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原来是一个整体,阻挡
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像:“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奇妙力气,而天门山也好像悄悄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其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盘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假如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
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或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概。试比拟《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消失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眺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欣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由于它使原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