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黄鹤楼》(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13.中考必背古诗词之《黄鹤楼》
    原文 诗意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一、助读资料
    1.课本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卷一三○。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②〔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③〔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④〔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⑤〔历历〕分明的样子。
    ⑥〔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⑦〔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⑧〔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⑨〔乡关〕故乡。
    2.文题解读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黄鹤楼》题目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内容。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二、主题思想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三、写作特
    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受。后四句转而实写登楼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以日暮思归之情作结,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从而使全诗一气呵成,意境开阔,思接千载,贯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四、考点梳理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答: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彩。
    3.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出了一副绚丽的大江景。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五、基础检测
    重点字词检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真题链接
    1.【2020·河南郑州初三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合理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2)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 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答案】
    (1)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上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似乎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2)示例: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或:想象/虚写/引用神话传说虚实结合,谈古论今,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产生世事难料的感慨﹨或见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先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在一起,语言要优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观之景,诗句里出现的景物有“晴川”“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如,晴天之时,遥望对岸,汉阳一带树木丛生,枝繁叶茂,一片苍翠葱郁,清晰可见。那鹦鹉洲上,香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茸茸的毯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似在写黄鹤楼,再细读接下来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天地无穷之感,堪称“托想之空灵”。“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
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由前两联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虛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可谓“寄情之高远”。
    2.【2020·陕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讲究炼字,但这首诗前四句中连用两个“空”字,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2)“烟波江上使人愁”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不重复。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开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这句诗情景水融,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缠绵茫茫的乡愁。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是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的空荡荡。诗人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
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中的“空”有“空自、徒然”的意思,“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传达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所以这两个“空”字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