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批 复
教学重点:
批复标题的写法
批复正文的内容构成
例文析评与“公文正文模块模式”意识
复习与训练
(一)批复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2、特点:
批复的特点(1) 被动性。先有请示后有批复。
(2) 针对性。请示什么事项,就批复什么事项。
(3) 权威性。上级机关通过批复表态准许怎样做,不准许怎样做。下级机关必须执行上级机关的批复意见。
(二)批复的类型
2. 审批性批复。作出批准或不批准,或不完全批准等审批性答复。
(三)批复的结构和写法
批复对语言的准确性、明晰性要求甚高。
1.标题的写法。
(1)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文种(完全式)。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圳特区私人建房问题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并福建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的批复”。
(2)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广东省商业厅关于同意成立广东商业汽车维修配件公司的批复”。
(3)事由+文种。
如“关于同意××××学院人文社科系举办秘书事务所的批复”。
(4)发文机关+原件标题+文种。
2.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批复引语、批复内容和结束语三个部分。
(1)批复引语(引叙来文)。
A《办法》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如“你局《关于……的请示》(×发〔××××〕×号)收悉。”
B要注意尽量避免批复引语和批复标题的重复。
(2)批复的事项。
A. 即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具体的答复。
B. 如果完全同意的,就写上肯定性意见。
C. 一般要求复述原请示主要内容后才表态,不能只笼统写上“同意你们的意见”。
D. 如果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就要写明同意的内容及写明不同意的理由。
E. 如果不予批准,一定要在否定性意见后面写明理由。
3.结束语的写法。
(1) “此复”、“特此批复”、“专此批复”等。
(2) 也可省略结束语。
(四)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1.吃透请示的内容。
2.注意协调。
3.态度鲜明,批复清楚。
4.批复的撰写和制发都要及时。
第二节 函
教学重点:
函的适用范围
函行文的多向性特征
函的用语特
例文析评与“公文正文模块模式”意识
复习与训练
(一)函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函的适用范围可分成以下四个方面:
(1)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的商洽性、询问性和答复性公务联系;
(2)向无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有关事项;
(3)业务主管部门答复或审批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请求批准的事项;
(4)机关单位对个人的公务联系,如复众来信等。
2.函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二)函的主要类型
1.按内容和用途分:
(1)商洽函。
(2)询问、答复函。
(3)请批、批准函。
2.按照文面规格,函可分为公函和便函。
公函——按一般公文格式和要求行文。
便函——格式灵活、简便,写法较自由,可不写标题、不编文号。便函不列入正式文件范围。
3.按照行文方向,函可分为去函和复函。
去函——也叫来函,即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是针对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或事情,被动答复的函。
(三)函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回复函对象+文种,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棉籽价格问题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复函”。
(2)事由+文种,省略发文机关,如“关于请求拨款举办‘民间艺术节’的函”——去函标题,”关于拨款举办‘民间艺术节’的复函“——复函标题。
2.正文。
(1)去函。
“开头”——一般先写商洽、请求、询问或告知事项的依据、背景、原由。
“事项”部分——叙述和说明,是什么就写什么,要简明扼要,又要交待清楚。
“要求”部分——可多可少,如果事项很简单,可同事项写在一起,一气呵成。
(2)复函的正文写法同批复正文写法基本一样,由“引语”和“答复意见”两部分组成。“引语”——引述来函标题及来函文号。
“答复意见”——针对来函所提出的商洽、询问或请求等问题予以答复。
常用结语有——“特此函复”,“此复”,等等。
(四)函与请示的区别
1. 使用函还是请示,主要依据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的关系。
2. 函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3. 向主管单位请求批准有关事项,主管单位用复函批准请求事项。
4. 请示则是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5. 在使用请示和函时,我们首先要弄清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的关系,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文种。
(五)函与批复的区别
1. 函有发函与复函之分,复函是用于回复不相隶属机关来函提出的事项,批复则是用来批准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2. 从使用范围来看,函比批复更广泛,使用更灵活。
(六)函的写作要求
1.开门见山,直叙其事。
2.措辞得体,平等待人。
第三节 意 见
教学重点:
意见的特点
意见的类型
建议性意见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例文析评与“公文正文模块模式”意识
复习与训练
(一)意见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1、适用范围: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特点:具兼容特性的文种
(1) 使用广泛性。
(2) 行文多向性。可以用作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
3.作用多样性。
(1) 有的意见具有指导、规范作用;
(2) 有的具有建议、参考作用;
(3) 有的具有评估、鉴定作用;
(4) 有的具有探索、过渡作用。
4、注意:
(1) 意见,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2) 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
(3) 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则供对方参考。
(二)意见的主要类型
按照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将意见分为四类:
1.指导性意见。
2.实施性意见。
3.建议性意见。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设想的上行文。
(1)呈报性建议意见。
(2)呈转性建议意见。
4.评估性意见。是业务职能部门或专业人员就某项专门工作、业务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后,把商定的鉴定、评估结果送交有关方面,
(1) 鉴定性意见
(2) 批评性意见
(3) 批评性意见
(三)意见的结构和写法
1.标题:
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有的省略发文机关,一般采用“关于……的意见”、“对……的几点意见”的形式,
2.主送机关。
除一些评估性意见外,绝大多数意见都要写明主送机关。
3.正文。意见的内容一般分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1)前言。
A. 一般先概括、分析当前面临的情况、问题和必须采取措施的原因等,继而以“为了……,现提出如下意见”的句式引出意见的主体。
B. 评估性意见则采用“现对……,提出如下鉴定意见”的句式引出意见的主体。
(2)主体。
A. 主体部分写具体的意见,即目标、任务、实施要求、措施办法,或者建议事项、意见等。
B. 一般以条文形式分述具体意见。
C. 而评估性意见则写具体的鉴定结论。
(3)结语
A. 呈报性建议意见一般用“以上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以上意见供参考”作结。
B. 呈转性建议意见一般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之类语句作结。
C. 指导性意见、实施性意见常用“以上意见,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等语作结。
D. 鉴定性意见:通常写完主体部分的结论即结束,不再另写结语。
4.落款。写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时间,位于正文右下方。
(四)撰写各类意见的注意事项
1.指导性意见因机关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高层领导机关发布的意见比较原则,政治彩比较浓;
下层领导机关的意见则比较具体,操作性比较强。
2.实施性意见要写得具体、可行。
3.注意建议性意见与建议性报告的异同。
呈转性建议意见常经领导机关以通知形式批转各地执行,其内容也可由呈转性建议报告行文,希望成为“形式上的上行文,实质上的下行文”。
呈报性建议意见的内容,与呈报性建议报告相同。
报告与意见两文种在向上级提建议问题上,一般来说,文种可以互换。
注意:
在建议问题上,报告较注重于以叙述客观工作或情况为基础,意见则更偏重于叙述针对重要问题所提出的看法和处理意见。
与报告相比,建议性意见针对性更强,更突出和非常规一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