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C)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 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 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
B. 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 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 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4、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 D)
A. 华荀的朋友人生病了,华荀从很远的地方前去看望朋友。
B. 不巧的是碰到胡族敌人来攻打,华荀的朋友让华荀不要管他赶紧离开。
C. 华荀认为在朋友有难的时候离开是不讲义气的行为。
D.最后,胡族敌人还是把讲义气的华荀杀了。
5、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 A)
A. 孔文举儿子乘父亲晚上睡觉时偷酒喝。
B. 偷酒喝的是小儿子,大儿子没偷。
C. 大儿子认为喝酒前要行叩拜礼。
D. 小儿子认为偷喝不用行礼。
6、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其中“诣”的意思是(D )
A.圣旨 B.造诣 C.辱骂D.拜见
7.翻到《世说新语》下面一段阅读,选择有误一项(C )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A.当时很名气的李元礼之所以接见十岁的孔文举,是因为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
B. 孔文举说,孔子曾拜伯阳(就是老子,李耳)为师,所以自己与李元礼是世代通好的亲戚。
C.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小时候很一般,长大了肯定不优秀。
D. 陈韪“大踧踖”,是因为孔文举的反驳让他哑口无言。
8.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
理解有误的是( B )
A. 上文讲的就是“七步诗”的故事。
B.《七步诗》的作者是曹植,也就是文中的文帝。
C.“应声”的意思是立即;“然”通“燃”,烧的意思。
D. 曹植借《七步诗》劝告哥哥不要兄弟相残。
9. 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箸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理解正确的是( D )
A. 所有的人都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
B. 所有的人都不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
C. 见到鬼的人都说鬼不穿衣服的。
D. 阮宣子认为,衣服不会变成鬼,所以人死后不会变成鬼。
10.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理解有误的是(C )
A.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这三兄弟中,诸葛瑾最大。
B. 诸葛瑾、诸葛亮是亲兄弟,他们与诸葛诞是堂兄弟关系。
C. 诸葛瑾、诸葛亮当时很有名气,分别被吴国和蜀国重用,视为虎、龙;诸葛诞没名气,在魏国被人瞧不起,视为小狗。
D. 诸葛诞也很有名气,从“并有盛名”“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可以看出。
11、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理解正确的是(ABC)(多选)
A. 王处仲喜欢喝酒吟诗。
B.“辄”读zhé,就的意思。王处仲咏的诗是曹操的《龟虽寿》。
C. 王处仲喝酒吟诗,痛快时则敲打“唾壶”,壶口被敲出了缺口。
12、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
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理解有误的是( B)
A. 魏武(曹操)认为自己长得难看。
B. 魏武让崔季圭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自己拿了刀站在睡觉的床边。
C. 匈奴使者认为“捉刀人”是真正的英雄。
D. 魏武(曹操)要“追杀此使”的原因是: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13.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理解错误的是( C)
A.“惠”通慧,聪慧的意思。
B. 因为何晏聪明,魏武想收他为义子。
C.“何氏之庐也”的意思是:这是谁家的房子。
D. 魏武觉得何晏有野心,就打发他走了,不收他为义子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