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
孟母三迁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文中的孟子是______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 
(1)舍市旁 ___________ 
(2)复徙居学宫之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居  __________ 
(4)及孟子长,学六艺 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小红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___________。”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战国策》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③乎?”虎以为然④,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⑤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做……的首领。②信:诚实。③走:逃跑。④然:正确。畏:害怕。
[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的意思是( )
A.要求 B.请求 C.寻
[2]下面句子中“之”代指的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
①它们,代百兽。  ②它,代老虎。  ③它,代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
[3]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见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4]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而走也 B.虎不/知兽/畏/而走也
[5]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_________。想想,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友人语巨伯曰(________) 子令吾去(________) (________)
值胡贼攻郡(________) 遂班军而还(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宁以吾身代友人命_________ 吾辈无义之人_________
[3]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文:难道 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主: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4]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中,你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崇高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
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________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____
召而厚赐之_________ 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_____
[2]请翻译下面句子。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任凭。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⑥邺(yè):地名。⑦卿:客气,亲热的称呼。⑧法:效法,仿效。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⑩师:学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年十一时。(时间) B.久而益敬。(更加)
C.孤往者尝为邺令。(曾经) D.周公不师孔子。(效法)
[2]下列是对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下列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认为其父为人称道的原因是施以恩德安抚强者和用仁爱抚慰弱者。
B.文末元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家父没有模仿袁公,袁公却模仿家父。
C.“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不失礼貌,回答得恰到好处。
D.本文通过元方与袁公的问答,表现了元方小小年纪就机敏过人的特点。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_________) ②将奚为北面 (__________)
③吾马良 (__________) ④此数者愈善 (________)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株: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
③冀复得兔    冀:________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_______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
[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
8.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②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管理  ②遂: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无: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信: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   )
A.兽畏虎也 B.兽畏狐也 C.兽畏天帝也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