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28个小题,总分12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7个小题,共2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岁月自故自地镌刻着年轮,2022年催促着我们再出发。又是一年毕业季,这是青春夺目的幻化,这是芳华淡雅的绽放,这是人生最热烈的礼赞。难忘课上的交流,难忘课间的互动。记得住临摹的字,记得住哼唱的旋律。老师们坚守三尺讲台,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学生们
展开青春双翼,放飞希望,追逐梦想。
(    )一名少年是一颗星,(    )璀璨的星就是心与心的相拥。即使还未长大,也不会(    )负天空,也要闪耀属于自己的、更属于世界的光芒。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出并改正文中错别字。
字帖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
(2)文中□处应该填写的标点是_________
(3)文中括号内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tiè    ②.     ③.     ④.    
(2)分号(;)    (3)如果……那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字帖”中的“帖”读作“tiè”,意思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
()负”写作“辜负”,意思是: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自故自”应为“自顾自”,意思是:自己只管自己的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句中“老师们坚守三尺讲台,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学生们展开青春双翼,放飞希望,追逐梦想”是并列的分句,分句之间用分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一名少年是一颗星”“璀璨的星就是心与心的相拥”是假设关系,用“如果……那么……”连接恰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露天操场中央,两名同学即兴表演相声,那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表情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B. 伟大祖国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C. 当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王诗明和柳鑫宇出现在赛场上时,全场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们。
D.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文物,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很值得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大家”与“哄堂大笑”语义重复,使用不恰当;
B.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本句用来形容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使用正确;
C.目不转睛: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本句用来形容观众对运动员的注视,使用正确;
D.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本句用来形容青铜文物的艺术构思巧妙,使用正确;
故选A。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
B. 《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 《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详解】D.《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4. 下列各项语法知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陈述语气。
B. “游击队员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这句话的主干是“游击队员穿过树林和青纱帐”。
C. “我确实亲眼看到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一句中的“还”是介词。
D. “互相挑逗”“春红已谢”“活泼热闹”“争取民主”,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答案】C
【解析】
【详解】C.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句中的“还”是副词,不是“介词”。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份倡议书的对象是全市健身爱好者提出的。
B. 这是一幅珍贵的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中国画。
C. 学生们讲述了暑假里家长参加志愿活动,协助社区人员管护小区。
D.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句式杂糅,可去掉“提出的”;
B.语序不当,将“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放在“一幅”前面;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事情”;
故选D
经典诗词默写与赏析。
6. 经典诗词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木兰诗》)
⑤____________,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⑥而现在/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⑦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⑤. 窈窕淑女    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剪、溅、窈窕、淑、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7. 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平野尽,江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
达方式。
C. 《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 《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名著阅读。
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七十二种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的能力。关于他的故事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B. 《水浒传》中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智取生辰纲都是和宋江有关的情节。
C.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盘剥。
D. 《红岩》这部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许云峰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B.智取生辰纲是晁盖、吴用等人策划实施的,与宋江无关;
故选B。
9. 《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填人名)
【答案】范进
【解析】
【详解】根据《儒林外史》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原文:“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可知,范进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