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限60字)
2.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8. 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
是。
9.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3.  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26. 和练秀才杨柳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枝长条。
1.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意思是
2.第三、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
是。喻友(送者)的本体是。3.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表现了
感情。
27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28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古代诗歌鉴赏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29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清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