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 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
苏 轼
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是时,苏轼知徐州,因抗洪胜利而建黄楼,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阳节来此聚会。《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王定国好作文章,夸诞轻易,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以是颇不容于人。熙宁八年(1075),王定国因故受到朝廷停职处罚。②南台,指徐州城南的戏马台。《太平寰宇记・徐州》:“重九日,公(刘裕)引宾佐登此台,命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作诗者百余人,独谢灵运诗最工。”③义熙,刘裕为宋公,在义熙十四年时镇徐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写给王定国的应和之作,“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B.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霜”字表明了时令。
C.“疏狂”一词既点明苏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了他们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尾联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
2.有人认为苏轼诗歌善用比较思维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
岑 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与解析
(一)
1.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错误,颔联是说“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所以应该是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2.①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概括诗句情感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然后分析这些景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
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竹影”“泉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借以表现诗人对弟侄勤奋刻苦的赞美之情。
(二)
1.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错误。“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而不是“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2.(1)直接描写,“哀筝”“苦含情”表现了音乐的悲愁凄苦的特点。(2)用典,借娥皇女英的典故写出筝乐的哀怨动人非人间所有,仿佛只有湘水女神才能奏出。(3)侧面衬托,“烟敛云收”“数峰青”,借环境描写衬托音乐的动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
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怨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烟敛云收”“数峰青”,借环境描写衬托音乐的动人。“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三)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B项“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错误。应该是诗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
2.①颔联将王定国和苏轼的性格、仕途进行比较,突出二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坚贞不屈
的品质。②尾联将王定国和“二谢”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突出王定国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颔联“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意思是狂放如我谁能顾惜,你也仕途坎坷却志向不移。字面看来,前一句说自己“疏狂”,后一句说王定国仕途坎坷,性格“不移”,但实际上,这两句是将二人互举进行比较,“疏狂”“志未移”是性格气节,“人谁顾”“坎轲”说的是二人的仕途,再结合注释可知,二人都是仕途坎坷,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这两句在比较之中凸显二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坚贞不屈的品质。如尾联“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前一句说二谢诗歌创作无人接续,后一句说王定国的诗歌“胜义熙”,这是将王定国和二谢进行比较,由此展现王定国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