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往年题考)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塌(dān)  待(niè)    轻怕重(niān)  大径庭(xiàng)
B.突(wù)    怅然(chàng)  差不齐(cēn)  人听闻(hài)
C.鄙(bó)    恿(sǒng)  神采奕(yì)    人忧天(qǐ)
D.护(bì)    缈(piāo)  怪不经(dàn)  堂大笑(h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锋芒毕露      相得益张
B.妇孺皆知      养精蓄锐      来势汹汹      肆无忌惮
C.荒草凄凄      小心翼翼      珊珊来迟      嘎然而止
D.孜孜不倦      人迹罕至      迫不急待      气势磅薄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B.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C.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分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D.随着《成渝城市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
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拟人)
6、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最合适的一组是(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
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7、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2)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3)客路青山外,______。潮平两岸阔,______。
(4)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
(5)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2)据:统治,割据。(3)级:层 。(4)患:嫌,担心。(5)布:铺排。(6)(yí):赠给。(7)(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射于家圃 (___________)  (2)惟手熟  (________________)
(3)匠师其言 槐花(____________) (4)人伏其精练(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所说的道理用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
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
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