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quǎn)  塌(tān)  晕(xuàn)  轻怕重(zhān)
B.朗(yīnɡ)  狭(ài)    怦(pēnɡ)  根问底(bāo)
C.间(xùn)  呼(xiāo)  鄙(bó)    光秃(tū)
D.职(xùn)  水(qú)    隐(mì)    不关心(m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黄的花淡雅,白的花高洁,紫的花热烈。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 最 恰 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7、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_____
槐花(2)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
(3)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____ 
(4)舟而之          畏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5.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