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悲剧的特点、价值,感受悲剧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层次阅读和思考。
2、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戏剧艺术技法之一的“突转”的运用。
【教学难点】
悲剧的特点、价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探究了解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点和命运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如果今年发生了一种特别大的天灾,弄得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就会想:一定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降祸于我们。那么怎么办呢?他们就把一羊赶到荒野里去,让这羊代替自己,赎洗自己的罪过,这些羊就叫做“替罪羊”。
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是“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之一。俄狄浦斯本身并没有罪过,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还没出生就被安排了“杀父取母”的神谕,这是一出名副其实的悲剧,那作者安排这样的悲剧到底意义何在?作者在展现悲剧情节时用了什么突出的技法?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一起去寻答案。
二、教学内容:
一悲剧的力量
合作探究一:什么是悲剧?悲剧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思考讨论2分钟)
从人物、结局,过程、给人的启示入手思考,结合前段时间学过的《老人与海》的主人公的命运相比较。
一、什么是悲剧
总结:
1、他们无法战胜社会邪恶势力或不可知的命运,从而失败甚至就毁灭。(结局)
2、悲剧的主人公:美好的、英雄式的人物,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人物)
( 悲剧不是悲惨事件比如普通的天灾人祸。)
3、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过程)
4、他们虽然在身体上被毁灭了,但精神上却是胜利者,但他们的失败却值得人们尊重和敬佩,同情、悲愤、
奋发、反思。(读者)
(目前网络上流行“悲剧”一词,一般表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最早出处《易中天品三国》,在网络中,可以用谐音“杯具”一词来代替“悲剧”。
比如“楼主你悲剧了”,“坐看悲剧的诞生”。
人生是杯具。
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二、就人的本性而言,人都是趋吉避祸的,都希望人生是一幕幕喜剧构成的。但事实上,人生中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一幕幕悲剧。古往今来的文学轨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观点。从特洛
伊战争到罗米欧与朱丽叶;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故事到浸着铜锈的欧也葛朗台尸骨,无一不是悲剧。
高中语文选了若干篇悲剧,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悲剧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1、《老人与海》《俄狄浦斯王》挫折能使人成长,悲剧的目的并不是产生悲观主义,而是使人承认人生
的悲剧性,却并不向其屈服,引导人向上。
不屈服于悲剧---使人向上
2、《红楼梦》《祥林嫂》
喜剧展现毫无价值的东西来回避矛盾,悲剧则直面矛盾,通过对有价值之事物的毁灭,在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矛盾和超越中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肯定生命存在---使人清醒
3、悲剧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性情,有一
种不言而喻的教化作用,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古希腊时期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提到;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还没有光明,没有火源,很难生存。再是,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偷偷地从神界盗来火种给人类。这一举动激怒了众神之主宙斯。宙斯命令威力神和火神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暴露在雨雪风霜和烈日炙烤之中,并且派秃鹫每日去啄食他的肝,然而他的肝被啄食后每天又会长出来。他每天都遭受着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可是普罗米修斯并没有屈服,绝不后悔,他深知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是为了换取更多的人类的生命的延续和进步。普罗米修斯在盗取火种给人类之前,他肯定想过被宙斯惩罚的后果。然而,有些事情即使在困难,不管结果怎样,也是值得去做的,他仍然盗取了火种给人类,致使自己遭到了宙斯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的遭遇是一个悲剧,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传在人间。他的事迹教育后人,生命诚可贵,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放弃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更多的人,是值得牺牲自己的。
普罗米修斯的事迹能够给更多人以指导作用,陶冶性情,有利于人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普罗米修斯的自我牺牲以换取人类的火种是一个悲剧,但是对人类功高至伟,这是有意义的。
净化人类心灵---使人崇高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认为
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思考,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正是因为有悲剧的存在,文学才更丰富!
正是因为有悲剧的存在,人生才更真实!
二突转之技法
俄狄浦斯的命运注定是一场悲剧,索福克勒斯在情节安排上运用了多种技法,而节选部分第三场,有一种非常典型的技法的使用,为了能更好地研读,下面我们分角朗读第三场。(安排角)
合作探究二:报信人和俄狄浦斯内心的情感分别有哪些变化?
报信人:开心—疑问—窃喜—自豪--------------好消息
俄狄浦斯:担忧—惊讶—安慰—忧心—惊讶—惊恐---崩溃
突转让俄狄浦斯开始揭开他悲剧的面纱
突转”是戏剧在情节上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常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动作中最富于戏剧特点的就是“突转”。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所以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与‘发现’”。事实上,传统喜剧的戏剧性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突转来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说:“突转指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往往是剧中人和观众始料不及的一百八十度的突然转变,由此造成强烈的戏剧性。
老人与海教案威廉•阿契尔在比较戏剧和一般叙事性作品时说:“戏剧的实质是‘激变’(erisis)。一个剧本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总是命运或环境的一次急剧发展的激变,而一个戏剧的场面,又是明显地推进着整个根本事件向前发展的总的激变内部的一次激变。我们可以称戏剧是激变的艺术。”
中国戏剧家李渔也曾指出戏剧的突转的特征:“山穷水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具备。”
《俄狄浦斯王》中报信人在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以安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娶母为妻”的恐惧时,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突转”并不是作者可以全凭主观、任意设置的,它应该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发展的必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单靠某种偶然、意外事件来编织“突变”,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戏剧化的效果,或者力度很差或者令人感到虚矫。
《唐伯虎祝寿》
唐伯虎的诗一波三折,活跃了气氛。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参加老太太的寿宴。在当时,能够邀请唐伯虎,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在寿宴上讨得他的墨宝,那就更美了!
果然,寿宴上,有人提议,请唐伯虎作诗贺寿。唐伯虎呢,也不推辞,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妇不是人”。
唐伯虎看也不看众人,挥笔又写了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唐伯虎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正当儿孙们要发作的时,唐伯虎已经写下了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献至亲”。
细细品味,真是好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难怪一位老者这样评价这首诗——“文似观山不喜平”。
突转的表达效果:
戏剧如若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观众观看肯定会是味如嚼蜡,苦不堪言。但是,如果戏剧创作时精心
构思,巧设突转,那么,戏剧肯定会波澜起伏,夺人眼球。
三、课堂练习:
为下列短文设计一个结尾
又要迟到了!又要面对老师那严厉的目光,当然,“交待”迟到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闹钟坏了?不行,太老套了;自行车出毛病了?不行,中午放学时被他遇上准会“露馅”;上学途中匆匆忙忙扭伤了脚?……脚步不知不觉慢了下来,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不行!上次小明用这一招,一眼被他识穿……
我好像已经听到了老师的责问,已经看见了同学们那一双双暗笑的眼。唉,都怪自己贪睡,这下可好?
不知不觉已经到教室门前,我正准备老老实实向老师承认错误,一抬头,咦,怎么回事……
让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赏析:
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特点是顺势层层铺垫,结尾着力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一般而言,读者以为小说的主旨在鞭挞年轻人缺乏教养,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读到最后,才知主要是讽喻老太太那种“叶公好龙”的滑稽,对社会公德的缺乏深恶痛绝,但对自己的儿孙却纵容娇惯。前面,“我”每表示不满甚至愤慨,老太太总有附和,当“我”最后高声正面指斥那年轻人时,有一句对老太太神情的描写,这是一处藏得很好的近伏,这也表明了一个道理——伏笔宜藏,妙在伏得不注意不显露。这样,最后的转折才能陡峭而不突兀。
四、课后思考拓展: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则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说宙斯惩罚西西弗斯,让他每天把山底下的石头推上山,一旦推上去后,石头又滚下来,便命令他再推上去,如此周而复始,昼夜不息。想一想西西弗斯的命运同
俄狄浦斯的命运的悲剧性有什么异同?写一篇400字的文章。
俄狄浦斯的神话和西西弗斯的神话都具有指向当代的暗喻性。俄狄浦斯回答的是如何对待“真相”,西西弗斯则是如何对待“希望”的问题。
两者的共同点是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敢精神。如能引导学生联系他们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个人体验来讨论,可能效果会更好。
结语:
虽然《俄狄浦斯王》是虚构的戏剧,但作者的灵感却源自世俗世界,尽管在文艺的外衣下,我依然收获了世俗的理解和感动:俄狄浦斯充满自由主义,并不仅仅是恶作剧的命运手中的傀儡,他做过斗争,竭尽自己的所有力量反抗命运。这部戏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自己悲剧的命运多么残酷,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的选择和行动,这就是崇高而博大的古希腊悲剧精神,动人心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