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
一、女性意识的概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结果,是女性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指女性能够独立思考,可以独立做到认知、分析、实践。
女性意识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多表现为由压迫到迷茫,最后到反抗三个阶段,作家站在女性的视角对人物所处的社会和人生进行反思,把女性人物的内心投射出来。体现女性意识的文章常常以女性的思想解放作为精神内核,以女性为视角,重新对社会进行审视和表达,开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的主动权。
二、《倾城之恋》中女性的桎梏
《倾城之恋》讲述了白流苏在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感情破裂后与留学新贵范柳原之间的一场爱情博弈。在范柳原离开香港之际,日本攻击香港,香港沦陷,范柳原回来陪在白流苏身边,最终两人终成眷属。通过描绘白流苏爱情、亲情的遭遇,反射了当时社会的落后和女性的时代局限性,这部小说也是作者张爱玲自身生活的一个缩影。《倾城之恋》表面上看起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不难发现,在《倾城之恋》结尾对于范柳原的描写,发现他又开始“寻花问柳”,透露出《倾城之恋》的悲剧底。
(一)女性对金钱支配权的放弃
白流苏离婚后返回娘家,家里人对她极为厌恶,在三爷把流苏带回来的钱都用完后,流苏质问他,而三爷反而言之凿凿地要赶走流苏,“我用了你几个大钱,你住我们家,吃我们的,喝我们的……我不提钱,你倒提起钱了”,流苏的哥哥们在流苏待在娘家的七年里,放肆地使用妹妹的钱,可以看出流苏带回来的钱肯定是不少的,可是哥哥们却反过来对其进行批评,体现了当时社会男性对金钱支配的理所当然,流苏并未与前夫生育孩子,流苏可以独占自己的钱财,但是她的选择却不是
占有,而是将钱全部并且主动地交给自己的哥哥,一方面可以显示出白流苏受过一定的道德教育,尊敬兄长;但是更明显的是白流苏认为女性本质上不应该具有钱财的支配权,不然,她完全可以将金钱交付给她的嫂嫂们。《倾城之恋》还对嫂嫂们对于金钱的“表面管理权”进行了具体描写,白老太太曾说:“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不该挪了公账上的钱。”可以发现,虽然四嫂对家里的钱进行管理,但是并不能控制四爷使用金钱。四嫂在家里钱财管理的地位更趋近于“管家”,没有实际上的支配管理权。
徐太太曾经安慰白流苏,希望流苏改嫁,徐太太道:“年纪轻轻的人,不怕没有活路。”流苏道:“有活路,我早走了!我又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徐太太道:“事,都是假的,还是个人是真的。”白流苏的话说明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不具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又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
白流苏对于金钱支配权的放弃,其实也是女性对基本物质基础的一种放弃,她使自己处于一种需要依赖他人的孤立状态。可见,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这也是女性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长期依附只会造成女性长期为男性服务,最终往往也会导致女性反复遭遇悲剧命运。
(二)女性对女性的践踏和轻视
白流苏离婚回家后,渴望得到的是家人们的关心与爱,而他们只给她带来了恶意,四奶奶站在三爷背后,笑了一声道:“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四嫂作为女性,对于流苏没有一点安慰,有的只是嘲笑和蔑视,四嫂把家庭的落魄都归咎于流苏,我们可以看出在封建时代,哪怕在不到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女性也会无意识地通过指控践踏女性这个体。三爷和
[摘  要] 在封建社会男权盛行的年代,女性处于依附地位,许多女性主义作家举起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旗帜。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爱情、生活、亲情选择,展现了她敢于同不公平命运作斗争、对幸福美好婚姻的向往,作品表达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命运的选择,也揭示了男权社会女性自身的弱点。
[关  键  词]范柳原;白流苏;女性意识;婚姻
《倾城之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王  珏
068《名家名作》·研究
四爷把流苏的钱花完了,受到批评的不是三爷和四爷,而是将男性的问题直接转嫁到女性,使女性成为“替罪羔羊”,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四嫂作为封建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她深受社会的压迫,她完全不反抗,以至于流苏被其前夫家暴,都认为前夫并无过错,白流苏离婚有违道德。
白流苏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离婚后缺乏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她只能拿自己的婚姻作为“赌博”,张爱玲说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白流苏为了获得稳定的保障,当她答应做范柳原的时,母亲的态度是:“既然叫你去,你就去罢!”可见,白老太太并不反对范柳原对其女儿人格尊严的践踏,任由他人对其践踏,但是白流苏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践踏。
范柳原表面对流苏很是尊重,实际上他对女性的态度也是轻视的:“……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流苏面对范柳原对她人格尊严的践踏,她只能说:“他敢这样侮辱她,他敢!”使用第三人称来映射流苏的内心。“他敢!”既是表达流苏内心愤慨的感叹句,也是对范柳原能够行使这种侮辱行为权利的肯定句,暗示着流苏基于依附目的下对自身的轻贱使其无法反抗范柳原侮辱行为的“苍凉”悲剧。
三、《倾城之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白流苏对爱情的选择
白流苏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选择了自己的婚姻,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流苏所幻想的美好幸福。流苏受到了丈夫的暴力,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她们不具有法律的武器,大多数婚姻不幸的妇女选择了忍耐和自我消化,到最后屈从与顺从命运的安排。四奶奶的丈夫每天“吃喝嫖赌”,胡乱地使用家里的经费,四奶奶平时在外脾气总是火辣,但是她却也没有办法斥责四爷,她只能选择“服从”,从一定程度上看,四奶奶已经成了四爷的“仆人”,因为当时婚姻概念里的女性是不能孤立于丈夫而存在,无论丈夫做了什么,她们都不敢选择离婚。四奶奶指桑骂槐地说流苏离婚的坏处,何尝不是揭示其不能离婚的处境:“我也有娘家,我不是没处可投奔的。可是这年头儿,我帮你给他们划算划算,我也是有点人心的,就得顾着这一点,不能靠定了人家,把人家拖穷了,我还有三分廉耻呢!”
而流苏却选择了一条和大多数妇女不一样的路,也是其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始——“离婚”,她拒绝沉默与顺从,她反抗了命运对自己的摆布,她选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前夫去世后,她也拒绝了为自己的前夫“服丧”的要求。可以看出白流苏是一个勇敢独立的人,流苏对于婚姻的选择,是几千年前中国妇女渴望跨出而不能实现的一步。
白流苏的命运除了受到外在客观因素影响以外,内心的意识也尤为重要。因为女性地位低下,以及前文所述的一些经济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流苏现在并无稳定的经济来源,由于社会环境的压迫,她选择
了徐老太太帮忙人再嫁:“事,都是假的,还是个人是真的。”白流苏明白作为女性的生存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她唯一的出路便是一个男人。为了生存她选择去赌:如果输了,从此生活流离失所,遭人唾弃﹔如果赢了,她便会得到渴望已久的生活保障。这是白流苏“赌徒”性格的展现。
范柳原是徐老太太介绍给白流苏妹妹宝络的相亲对象,在陪同妹妹相亲的过程中,她觉察出来范柳原对自己有好感,于是她大胆出击,抓住一切机会去“抢走”了妹妹的相亲对象,因为她非常清楚自己在这次爱情博弈中,从开始就处于劣势地位,她的年龄以及离婚的情况,使她为了和这个男人有进一步的接触而放下了矜持,范柳原作为行业新贵,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有钱,所以流苏对范柳原的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私的,因为比起爱他,她的根本是“爱自己”。
在与范柳原的接触中,白流苏明白,作为女人,只有以柔克刚才能获胜。“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罢了。”白流苏选择了示弱,她时刻保护着自己,不敢付出真感情。范柳原说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你的特长是低头”。
作为女性意识觉醒的引导者,白流苏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耐力成功地到了依靠。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挣扎、等待、焦虑、彷徨和痛苦,但她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强勇气和力量以及柔弱背后的心机体现出封建社会女性意识觉醒的一面。
(二)白流苏同不公平的命运的斗争
在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大多数只能依附于男性,她们缺乏独立意识,白流苏是一个弱女子,她“肩不能提,手不能扛”,和丈夫离婚后更是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家”,回到娘家只能承受兄嫂的嫌弃,母亲也不能给自己提供帮助,只能叫自己学会压抑自己。
069
越是要白流苏认命,她就越是不认命,她拒绝为自己、不负责任的丈夫奔丧,白流苏选择抓住自己妹妹的相亲对象,把范柳原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通过他使自己逃离“泥潭”。白流苏知道宝络会恨她,可是这一次她想为自己好好活一次,拒绝逆来顺受,她迫切想要和范柳原结婚,因为婚姻才是真正的保障,前任丈夫的经验其实也说明,如果没有婚姻基础,是很难保证一个男人可以长期待在你身边。对于白流苏来说,婚姻不是为了爱情,更倾向于寻一个“避风港”。
为了生存,白流苏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去香港和范柳原私订终身,做他的“”,母亲并没有挽留她,白家上下更是以她为耻,但是在流苏心里,这样反而心里轻松,以后大家都没有责任管她的生活,大家以后“桥归桥,路归路”。
有人说她自轻自贱,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流苏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她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优势。正如白流苏说:“我何尝爱做作——这也是逼上梁山。人家跟我耍心眼儿,我不跟人家耍心眼儿,人家还拿我当傻子呢,准得着我欺侮!”白流苏知道自己的处境,不足以和男性直接抗衡,她选择了一个
别的方式生存——伪装。
很多人会说流苏运气很好,偶然爆发的战争,一下子使两位在爱情中博弈的男女把心连接起来,突然两人拥有了相伴一生的勇气。但是笔者觉得何尝不是两人性格的吸引,这场爱情保卫战,两人早就入局,在战争中两人相拥,他们像所有世间普通夫妻一样,她大获全胜,她赢得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这一切看起来过于戏剧,笔者不能肯定范柳原一定非常爱流苏,但是他也会被流苏对命运的坚韧所吸引,这样的女性勇敢而有魅力。
这些案例都表现出流苏对不公平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流苏的内心其实比外表表现出来的要坚强,我们看到了外柔内刚的流苏的反抗精神。
(三)白流苏对幸福美好婚姻的向往
《倾城之恋》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女性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张爱玲渴望女性拥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所以她用尖锐的笔触去戳穿人心的弱点以及婚姻的不幸。
流苏是旧中国女性的缩影,也是女性觉醒的一束光,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流苏和范柳原在爱情的你来我往中,逐渐走进对方内心。尽管两人的爱情开始可能都出于算计,但是在算计的核心中包含着流苏的无可奈何,她如果在爱情中赢了,她就可以获得稳定的生活。她为什么这么努力想要和范柳原结
婚?她可能已经不想再过像蜉蝣、飘萍一样的生活,她希望有人可以给她一个稳定的生活和真诚的爱。现实没有帮助她,她就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去反抗命运。
香港战争的爆发,范柳原的船只不能离开,使范柳原在最危急关头和流苏在一起,在战争的背景下,两人第一次有了“惜取眼前人”的感受,在战火中紧拥着对方的那一刻,就可以使这段婚姻平稳度过未来几十年光阴。因为在那一刻、那一瞬间,他们觉得可以和身边这个人共度一生,两人是愿意的。
笔者其实不能确定流苏在那一刻会不会后悔,觉得自己努力拼搏的命运是这么一个结尾,会不会觉得有些唏嘘,但笔者猜测,当时那个人愿意在流苏身边,拥抱带给她的温度,应该是流苏需要的,是她觉得安心的。流苏为自己追求的是一份稳定安心的婚姻,是不会像前任那样不负责任的抛弃,或许范柳原也不是那个不会改变的存在,但是那一瞬间,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安全感。
这一切都很传奇,如果船可以起航,范柳原会离开,这爱情想来应该不得善果,但是张爱玲给流苏这么一个“倾城之恋”的结尾,其实让读者看到我们认为只贪慕范柳原钱财的人,更期盼的是幸福的婚姻。家庭缺失的那份安全感正是流苏梦寐以求的。
流苏生在男权盛行的旧社会,对美好幸福婚姻的向往,其实是早期平等爱情婚姻的一种雏形,也揭示了要想拥有这样的婚姻,女性需要在自我意识、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基础。
参考文献:
哥哥嫂嫂太爱我了怎么办
藤井省三,林敏洁.女主人公的形象转换:从《伤逝》到《倾城之恋》:兼谈萧伯纳的文学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56(2):75-86.
作者简介:
王珏(2000.10—),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作者单位:湖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