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当时工业制造的基本操作。
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
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大体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以后正式颁行的国家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清朝末年,欧美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大都普遗实行了义务教育。清政府某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在20世纪初草拟清廷有关文件时使用了“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这样的词语。
旧中国是一个教育普及程度极低,文盲人口充斥的国度,1949年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
上,小学入学率仅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有6%,农村人几乎都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要求人帮忙。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期间,义务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育质量得不到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明确提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众积极进取、实事求是,以旺盛的创造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在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普九”的目标,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在我国教育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家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
1、抓住重点,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教育部配合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调整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包括: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动落实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政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前实现国家规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对特别困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等等。
2、深入调研,周密部署,全面实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就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政策,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我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除学杂费政策,标志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重要标志,是我
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规定,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计划和工程项目,从宏观层面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并积极推动区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期成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比2003年初的77%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极大改善中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切实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国家还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教育部先后在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大连等地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推广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经验。一是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如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和大连、深圳等市都先后专门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会议,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提出了本地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二是加大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如,北京市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改善城市薄弱初中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上海市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远郊区以及其他财政相对困难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成都市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现均衡发展。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交流。河北省明确规定建立校长任期制及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每届任期4年,在同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出两届,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不超过6至8年。沈阳市规定,校长、教师在一校任职6年,必须易校交流。四是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辽宁、河北、山东、海南等地将从2008年开始,大幅度提高了将优质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到各个初中的比例。辽宁和海南达到70%以上,河北、山东也达到50%-60%。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初中学校间的升学竞争,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五是加大治理力度,依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
重点学校、重点班。六是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目前,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在小学、初中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765万人,其中分别有77%和80%的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有23%和20%的学生在已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