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总结
——基于PISA2009测试结果的思考
由经合组织(OECD)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 是世界教育评价发展的新趋向,主要是对OECD成员国15岁在校生进行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素养的测试,注重考查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可信性与有效性。2000年,该项目第一次进行测试,共有28个国家的265000名学生参加,以后每三年进行一次。2009年,上海市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参加了测试,这是本市也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参加该项测试。
PISA2009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些国家和经济体代表了世界GDP总量的90%,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在其中。PISA2009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2007年开发测试工具,2008年试测,2009年正式测评,2010年发布国际报告。20094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月,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了PISA正式测试,为了做好测评,市教委成立了SHPISA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上海市PISA2009的测试结果
PISA2009的主要侧重于阅读,数学和科学是次要领域。在阅读素养方面,OECD平均成绩为493分,上海为556分,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分布标准差小于OECD,差异比较小。在7个精熟度阅读等级中,其中最高的6级,上海占2.4%,仅略低于新加坡(2.6%),5级占17.0%,具有明显优势,2级以下的比例最低。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等认知方面,上海学生的表现也都比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
上海市PISA2009测试结果
上海成绩
平均成绩
排名
阅读素养表现
556
493
1
数学素养表现
600
496
1
科学素养表现
575
501
1
上海参加PISA测评的15岁学生分布在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由于初中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学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上海初中学生阅读成绩差异中,个人因素造成的占72%,学校因素占28%;高中阶段学生经过分流,学校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在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差异中,初高中合计,个人因素占62%,学校因素占38%OECD的平均值分别为61%39%)。这表明上海中学阶段均衡程度与OECD差不多,初中均衡程度明显好于OECD中学阶段总体情况。
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分析
上海教育自近代以来,始终扮演着开拓、示范和引领者的角。历经百年积淀,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持续改革与发展,上海教育在满足人民众的教育需求、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地重要作用。
一、上海市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国领先
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一直把公平分配公共产品、提高公共产品的共享程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教育在上海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义务教育
的完成率和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了99%,办学的基本条件、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国都走在前列。2008年,上海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说,上海教育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有条件领跑的就是上海基础教育。
“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小学建设标准》的修订、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提高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上海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硬件均衡。目前,全市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9.8%,为了实现99.9%的目标,市教委坚持每年公布个区县“教育账本”,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落实,并督促其形成长效机制。“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不放弃”,更是反映了政府高度负责的主动态度。
早在1986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细则》,逐步健全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法规体系。为了更好的了解上海基础教育实施的现状,专门组织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长宁区、普陀区、徐汇区、闸北区、闵行区、川沙县和青浦县等进行了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各区(县)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基本达到100%;巩固率正在逐步提高,如长宁区1986年中小学生的巩固率为97.95%,1989年提高到99.2%,92年已达到99.9%。根据八区(县)的调查,小学巩固
率达到99.2%(原闵行区)99.99%(普陀区),初中巩固率在97.2%(青浦县)99.12%(闸北区)。为提高普及程度,各区、县都采取了积极措施,以把流生降低到最低程度,把九年受完率提高到最高程度。仍以长宁区为例,1991年小学生净增2753人,中学生净增2735人;1992年小学生净增1750人,中学生净增3447人,该区多年来采用“十年预测、五年规划、二年对策、一年落实”的办法,未雨绸缪积极解决入学高峰间校舍、设备、师资的困难,保证每年适龄儿童顺利入学。每年暑期,教育局组织各小学做好摸底及通知入学工作,保证应入学的儿童全部入学。1991学年度,全区适龄儿童8002人,其中8人因病残免于入学,其中7994人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该区盲校、聋校、辅读学校共有35个班级,347名学生,区内聋哑、轻度儿童及市内盲童、低视力儿童绝大多数已经入学。
总而言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基础教育就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条例》所提出的义务教育目标,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提出了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教育的战略思想,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公办中小学为户籍学龄儿童提供了充足的义务教育学位,从国际
比较通行的衡量义务教育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来看,在世纪之初上海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目标,不仅保证了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机会,还为同一地区的适龄儿童提供了相同的生均经费拨款和相近水平的办学条件。据统计,2002年上海市6-14岁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为97. 1万人,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合计为119万人(不含民工学校在校生),毛入学率为122.6%,其中公办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107. 4万人,提供了相当于户籍学龄儿童数110. 6%的学位。
2004年,上海市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规划社会公共设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改变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确保每一个生活在上海的儿童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义务教育。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探索用国际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测验手段评估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上海市教委成立了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20094月,上海作为大陆唯一的城市参加了PISA2009的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在每个领域的各项测试中都占有明显优势,中学阶段的均衡程度与OECD国家的平均状况差不多,初中阶段的均衡程度还要明显好于OECD阶段的总体情况。PISA测试有非常严格的采样与考试监督程序,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信性,PISA2009的测试结果充分证明了上海市政
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二、逐年增长且均衡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
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优先决策咨询事项。早在20009月,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市教育工作党委、市教委调查研究时的讲话中说,从上海来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总的原则应该是,投入一定要增加,一年要比一年多,拿出的钱要比别的地方多。关于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要有一个符合上海实际的提法,跳一跳能够做得到。
为了确保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海市政府积极制定和落实使所有适龄儿童在各个区县都能获得机会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在学校层面上,尽可能使同级同类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等的状态,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逐步将城乡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并且有赖于以均衡为导向的教育经费投入。为了督促各区县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落实,市教委每年公布各区县“教育账本”,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环境。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财政拨款的生均经费水平在全国是领先的。2002年,上海公办小学生均拨款4390元,相当于全国生均813元的5倍,比北京2891元高出50%,居全国首位;上海公办初中生均拨款4258元,相当于全国生均961元的4倍多,比北京3273元高出20%以上,也居全国首位。2004年市政府将“改善355所郊区初中、小学教学设施,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列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经市、区县共同努力,全市实际完成设施设备改善的郊区学校共423所,比原计划增加68所。总投资15838万元,其中添置各类教学仪器5066万元、增配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入4214万元,校具及设施改善6558万元。市教委还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为郊区县的乡镇农村学校集中购置图书和正版电子读物,平均每校2万余元。通过添置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了郊区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2008年,我国有13个省的GDP超过了1万亿元,前三位分别为广东、山东和江苏,上海排在第七位。然而,根据《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中国教育报2008121日)发现,这些GDP超过万亿的省市,教育投入的指标并未与GDP的快速增长相匹配。相反,上海市普通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处于第一的位置,与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