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TIBAODAO
上海的社区教育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指明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办好教育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一种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
—社区教育在上海市形成和发展起来。当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1)以社区为依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育人模式;(2)发动社会力量在物质上、经费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9月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上海社区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教育对象从以中小学生为主,向社区全体居民发展。
二是工作目标从以优化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环境为主,向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发展。
三是教育内容从以青少年学生德育为主,努力向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发展。
四是运行方式从社区为学校服务为主,向社区和学校相互支持、相互依靠,教育和社区建设互动发展。
五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有效地填补了大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终身教育体系,为满足市民学
习需求,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的社区教育之所以发展速度快、市民的参与度高,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市民对学习的需求增加了。上海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基点越高,向上发展的难度就越大,面临的挑战就越多。一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资源和环境如何支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如何与经济建设相互协调的问题;三是市民素质如何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问题。迫使人们自觉学习,不断学习。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迅速,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是上海教育的发展,市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海,0-6岁儿童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制已经建立,3-6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9.9%;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5%。每万名市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提升至413名,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上海市正在构建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和市民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习——
—工作——
—再学习——
—再工作”和“边工作、边学习”的开放式、多层次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上海社区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楼一峰
摘要:社区建设就是要创造一个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并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发展,创造人的发展条件。社区教育的内涵就是在不断提高人的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创造现代的新型社区生活。通过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组织学习的方法来不断提升人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实现人际、环境、组织的和谐有序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楼一峰(1957-)浙江宁波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7-0011-05
三是社会组织的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影响。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社会流动人口增加,使人对所在社区产生了“依赖”,改变了原来在单位工作,由单位培养、培训的模式,社区对人的工作、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是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需求产生了变化。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比较富裕的小康水平迈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更加重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开展社区教育,就是要解决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促进人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使全体市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
五是闲暇时间的增加,使人对教育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自实行双休日制后,从业人员每年有114天休假,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闲暇生活聚焦于学习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市民有旺盛的学习需求和有时间参加学习为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上海社区教育的实践
2000年4月起,上海市闸北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
社区教育实验区。根据教育部“通过实验,积累有关社区教育的经验,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能满足社区全体成员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一大批学习型组织,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的要求,经各实验区的共同努力,上海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促进了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推进了上海其他区(县)的社区教育工作,使上海的社区教育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1.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到社区内各种组织、部门和社区全体成员的一项系统工程。各区县认真贯彻市教委、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文明办协调一
致,形成合力,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根据教育部要求,继续探索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上海各区(县)把发展社区教育纳入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门按照“党的领导有力,行政管理有序”的要求,在区(县)委、区(县)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对社区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责:(1)协助政府制定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并推动实施;(2)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协调工作;(3)推动、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4)指
导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5)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有关人员的培训;(6)加强对社区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7)组织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和检查。
各实验区的街道(镇)普遍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镇党委、镇政府牵头,辖区内各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教育推进组织。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体现了“党的领导有力”和“行政管理有序”。
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2.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构建社区教育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工作。上海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了社区学院或面向社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市所有街道(镇)建立了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居委(村)普遍建立了社区学校办学点,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中小学和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学校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实现了“学者有其校”。五个社区教育实验区有50%以上的中小学向社区开放。
为了规范社区学院(校)的建设,上海市教委相继颁布了《上海市社区学院设置的暂行规定》、《上海市社区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规范了社区学院(校)的设置和办学行为。上海社区学校的建设,主要是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主要形式有:(1)自筹资金建校舍;(2)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调拨校舍办社区学校;(3)依托中小学举办社区学校;(4)利用教育系统外的社会资源;(5)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举办社区学校;(6)利用成人学校加挂社区学校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3.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和工作者队伍建设。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主要来自教育系统
ZHUANTIBAODAO
派遣的中小学的干部与教师。各区(县)教育局普遍都在中小学中进行宣传动员,倡导有社会公益心、热心于终身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担任社区教育教师,到社区实习一段时间后,由社区和教师本人双向选择,签订协议,一般每个街道(镇)配置5名社区教育教师。这些教师除了在社区学校讲课之外,还参与制订学习型社区规划的制度和创建活动的设计、社区教育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以及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上海各区(县)教育局对派往社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明确任务,落实管理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同时对他们在福利待遇、职务评聘和晋升等方面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
为了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保证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上海各区(县)加强了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聘请社区教育专家、高等学校教师等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培训,使社区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教育内容增加了,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同时也使教育与社区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
许多街道(镇)发现、发动、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分子,成为社区教育的志愿者。一般每个街(镇)都有数百人的队伍,他们或者担任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者协助社区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或者在各类
学习型组织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地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4.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在影响着其他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机关等一系列学习型组织。上海各区(县)根据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结合社区的实际,制订了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标准,实验区普遍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楼组”、
“学习型机关”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各实验区通过组织社区教育论坛、社区教育研讨会、社区教育专题讲座、终身教育节、
“学习超市”、
“社区教育宣传周”、
“学习型家庭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展示社区教育成果。这些活动有利于形成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
5.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在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评价机制的建设日益显得重
要。这一机制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评价、反馈等环节,对社区教育进行调控和指导。通过目标设置与评价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对社区教育的运行方向实行有效控制。上海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了本区(县)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如闸北区、嘉定区都已对全区所有街道(镇)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这一机制的建设,既防止了模式化,又有利于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也使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6.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社区教育运作机制。社区教育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及时推动,只有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社区教育工作健康、持续、规范地推进。上海各区(县)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良好运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是资源共享机制。社区管理部门与资源共享单位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共享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社区单位、学校的任务明确,有效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落实和顺利开展,同时可以起到防止矛盾形成和激化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二是成本补偿机制。一些区(县)在实现学校向社区开放资源的过程中,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
“收费为了加强管理”的原则,实行无偿使用和低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向社区内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对享受学校资源的居民,则由街道(镇)下属具有收费许可证的“文化站”、
“成人学校”等收取低廉的费用,以补偿学校开放过程中带来的物耗与人力消耗。三是经费筹措机制。上海的街道财政自1996年开始实行“地方税收全返,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定额,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落实条费块转”的财力分配体制以及财政拨款和税种下放相结合的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街道(镇)的财力也日益增强,街道(镇)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社区教育和形式多样的众文化体育等活动,并确保每年有所递增。目前上海很多街道(镇)都采取“财政拨一点、街道和居委员会出一点、驻区单位赞助一点、个人学习培训交纳一点”的办法来筹措社区教育经费。
三、上海社区教育实践的效果
社区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市民对教育的选择,
满足了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也为市民提供了学习的内容。社区教育由市民居住、生活的社区提供,它公益性的特点也体现了对社区成员的人文关怀,它为那些需要学习、愿意学习,而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的人提供了教育服务。
1.社区教育满足了老年人学习的需求。目前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98%。建立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与其他老龄事业协调发展的上海老年教育体系,是适应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市所有街道(镇)的社区学校同时也是老年学校,50%
以上的居委和村都建立了老年学校的办学点。全市在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共35万人次,占老年人口的13.4%。老年人可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学习。如:“空中老年大学”和“网上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播放了《老年卫生保健》、
《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等12门课程,累计有337万人次和10万人次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得学习机会。
2.社区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上海市有进城务工人员300万人以上,已成为上海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构成,他们为上海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外来务工人员约有85%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约60%从事制造业、建造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低技能要求的职业岗位,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无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制约了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因此,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对于提升本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为上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意义重大。
上海五个社区教育实验区,都把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作为社区教育实验的重要工作来抓,据统计,这五个社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每年在35万人次左右。在郊区上海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即社区学校)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据统计,每年培训在25万人次以上。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有利于他们的就业,使他们的发展能够得到实现或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提高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3.社区教育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随着上海郊区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这对上海郊区社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上海郊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即社区学校)作为遍布乡镇的公共教育服务机构,努力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乡镇成人学校大规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超过30万人次。
二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行创业的知识和技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05年,有168所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社会办学机构对6.4万名农民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有3.7万名农民通过培训获得就业岗位。
三是结合郊区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乡镇成人学校从以农村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农村成人教育基地,逐步拓展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以提高社区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的社区教育基地,各类公益性培训已成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每年有80万人次接受这类培训,占郊区成人学校培训总人数的40%以上。
四、上海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2006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颁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探索上海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如何形成以学习型社区为重点的学习型组织网络体系。社区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学习型社区则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上海市现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下,街道(镇)是网络化管理的结点,通过这些结点,纵向可以连接到政府小区、楼组、家庭、居民,横向可以贯通区域内的机关、企事
ZHUANTIBAODAO
业单位、部队、学校等。街道(镇)社区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上海市社区教育的发展要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重点,形成学习型组织网络体系。
二是如何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学习、培训体系。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市民都是社区居民,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开发人力资源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要关注到每一位社区居民,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成效地给予教育关怀,分阶段、分人、按需求、按规律、有重点地推进社区教育,从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社区教育、学习、培训体系。要构建这样的体系和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仅仅依靠现有社区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除
了有必要建设一部分新的社区教育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发、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以及可以被用作社区教育的经、科、教、文、卫、体等各类社会资源,形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体系。
三是如何创新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大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是一项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共参同与的事业。创新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要处理好社区教育中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从政府层面看,明确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或社区教育联席会议比较好。从教育部门内部看,以市教委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组成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比较好。但这都需要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如何加快形成有效运行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如建立引导市民参加教育、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将各类人员参加教育、学习、培训的内容,课时的记录或写实性证书,作为市民就业、择业、转岗、升职的参考依据。又如建立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在首先要保证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的前提下,接受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或个人向社区教育捐赠钱物,也可以对某些非公益性教育培训项目按准成本收费,利用社会资金协助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学术研究。再如建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维护补偿机制等。
五是如何加强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社工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上海每年要对150万左右中小学生、200多万老年人、3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其他市民体实施社区教育,社区教育
工作者队伍数量与质量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进行社区教育、社工队伍的试点,适当从中小学挑选一批适宜从事社区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充实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倡导大中小幼职教师到社区担任志愿者讲师、中学高年级学生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参与社区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发展一批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社区教育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对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
六是如何营造社区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和社会舆论环境。上海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据2002年统计,市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51.2台,拥有电话139台,拥有彩电160.2台,对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教育具有较好的基础。要充分利用上海教育科研网、中小学学校通、上海职成教育在线网站等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并开设网上社区学校,为市民提供网上社区学校,为市民提供网上培训课程。各种新闻媒体要增加社区教育宣传报道容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七是如何发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社区教育在我国仅有十多年历史,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用以指导社区教育实践。社区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索,要重视社区教育实验区、学习型社区等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实验研究。上海市是我国社区教育的发源地,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要有更多建树。要发展社区教育评估和咨询等中介服务,推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2005年上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2]瞿钧.浦东新区社区教育研究文集(第二辑)序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3]金星火.上海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研究.上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决策咨询招标课题研究报告.
[4]庄俭.上海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台湾:2006年两岸成人及社区学习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发布评论